4月5日,中科院力學所主樓的蒼松翠柏之下,郭永懷李佩伉儷骨灰在郭永懷塑像下完成合葬,親朋好友和悼念者敬獻鮮花。記者和冠欣攝
人間四月天,花正紅,草正綠,陽光正暖。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樓前,蒼松翠柏環繞著“兩彈一星”烈士元勛郭永懷先生的塑像,塑像旁立著一張小桌,上面擺放著郭永懷先生夫人、我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李佩先生的照片,兩位先生淡淡地笑著,望著他們為之奮斗的一切。
4月5日上午,兩位先生的骨灰合葬于郭永懷先生的塑像下,懷瑾佩瑜,這對分別了近半個世紀的伉儷,終于重聚,永遠相守于此。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先生乘坐的飛機因大霧失事,先生不幸遇難。
20年后的1988年,中科院力學所在院內立起郭永懷先生的漢白玉塑像。李佩將先生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埋葬在塑像下,李先生說,郭先生從未離去,就在力學所,在她身邊……
今年1月12日,李佩先生在京去世。依據先生遺愿,清明時節,力學所將這對伉儷的骨灰合葬在一起。
與他們團聚的,還有他們的女兒。
1996年,郭永懷和李佩先生的愛女郭芹因病去世,當時,她的骨灰撒入昆明湖。昨天,郭芹生前摯友將她的瓷像與兩位先生的骨灰安放在了一起。
“老師,你們一家人終于團聚了。”先生的學生一句話,讓不少人都紅了眼圈。
來送別先生的約有300余人。
76歲的戴世強雙手拿著白色的菊花,低著頭,閉著雙眼,他仿佛回到了21歲那年,當時,他剛剛考上郭永懷先生的研究生,幸運的是,師母李佩恰恰是他的英語老師。
第一次謁見導師,戴世強忐忑不安,但很快就放松下來,因為郭永懷夫婦待他如自己孩子一般。郭先生不茍言笑,每次都會給他開一份讀書清單,要他細細讀,有時還會塞給他幾張“糕點券”,讓他改善生活。李先生則性情開朗,常與學生們海闊天空地聊天。
“我們這一代,以及你們這兩三代人,是我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郭永懷先生的教誨,戴世強一直記在心里,并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忘不了的,還有兩份被批改得“一片紅”的文稿。一份是郭先生為戴世強批改的論文,另一份則是李先生為他批改的英語作文。至今,戴世強依然記得,李先生在他作文結尾處批注的那個大大的“good”,讓他開心了好一陣子。先生還特意囑咐:“這不是夸你作文寫得好,是表揚你寫作的認真勁兒。可不要翹尾巴喲。”
“我太幸運了,能師從這對伉儷,他們是我永遠的恩師。”戴世強聲音哽咽。
“一對伉儷,兩種傳奇。懷瑾佩瑜,師表后繼。”碑石上的話,說進了人們的心中,無論是以身殉國的震撼,還是涓涓細流的溫暖,兩種傳奇,就像不熄的明燈,照亮著后輩學人前進的路。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人們將手中的菊花放到先生像前,祝福先生一家,天堂安好。
懷瑾佩瑜的傳奇人生
自焚文稿,一心報國
抗戰期間,郭永懷立志“科學救國”,他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公派留學生,1940年赴國外深造。留美期間,他師從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在加州理工學院學習;1946年博士畢業后,受聘到康奈爾大學任教,他公開聲明“只是暫時服務,將來一定要回到自己祖國工作”。
1947年,李佩也到康奈爾大學留學,學習工商管理。她與西南聯大的學長郭永懷相遇相戀,次年結婚。1951年,李佩在康奈爾大學留校講授漢語,夫婦二人生活穩定、待遇豐厚、成就驕人,令人羨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宣告,讓錢學森、郭永懷這些海外赤子心潮澎湃,他們歸心似箭,渴望報國。
面對美國當局的蠻橫阻攔,錢學森夫婦、郭永懷夫婦并沒有退縮,堅持抗爭。終于,1955年,錢學森、蔣英夫婦回國;1956年,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郭芹回到祖國懷抱。
行前,為了避免美方的糾纏,郭永懷故意在眾多校友聚會的公開場合,把自己十幾年的寶貴文稿、筆記、資料,一份接一份地付之一炬。大家明白,“裝在他腦子里的科學知識,是屬于他自己的,也將屬于他的祖國”。
“兩彈一星”元勛中惟一的烈士
回國之后,郭永懷擔任了中科院力學所的副所長,成為我國近代力學的著名開拓者之一,也是“兩彈一星”國防事業的關鍵支撐者之一。
1960年開始,郭永懷負責我國核工程力學研究部分,并參與組織了武器化的試驗。在青海高原基地、在新疆羅布泊試驗場,他深入到氣候環境十分惡劣的高原和戈壁,與年輕的科技人員們一起喝苦水、啃窩頭、住帳篷,風餐露宿。
由于嚴格保密,李佩只知道丈夫在忙科研,經常出差。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從不多問。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搭乘夜航專機從酒泉基地飛臨北京機場,降落時,因大霧飛機失事,先生不幸遇難。解放軍戰士們在清理現場時,看到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已被燒損的遺體,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人胸膛間還緊緊夾住了一個未被燒焦的公文包,包中有關熱核導彈項目的試驗數據等重要技術資料文件全部完好無損。兩位至死還在保護技術資料的英雄,就是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的稱號。
時隔多年后,郭永懷以烈士身份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時,李佩才獲悉原來丈夫曾從事國防尖端武器研制,是“兩彈一星”元勛中惟一的烈士,也是惟一在原子彈、導彈和衛星三個領域均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郭永懷犧牲后,李佩頑強地獨自面對人生,無怨無悔地投身于教育事業。197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李佩擔任外語教學部主任,負責全校的外語教學。李佩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和成功實踐,被國外同行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1980年,兩位先生的愛女郭芹移居美國。1986年春,李佩從中科院研究生院教學崗退休,但并沒有離開學校,與女兒共享天倫。她退而不休,一直堅持給學生上英語課。
1994年,郭芹在美國突患癌癥,兩年后在北京病故。
中年喪夫,老年喪女。常人難忍之痛,李佩默默地承受著,女兒逝去的第二天,她一如往常,提著錄音機去給研究生上課,只是看起來更加清瘦,聲音略微嘶啞。
晚年,李佩把社會公益事業作為新的工作崗位,她邀請老科學家,在力學所禮堂及中關村地區組織報告會,普及科學知識,被社區居民譽為社區版“百家講壇”。她還組織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率領專家團隊翻譯《錢學森全集》,與力學所鄭哲敏先生共同創立錢學森科學和教育思想研究會……
愛如細流,溫暖人心,李佩先生被稱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郭永懷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研究開拓者,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以及核武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99年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909年,郭永懷出生于山東省榮......
郭永懷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研究開拓者,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以及核武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99年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909年,郭永懷出生于山東省榮......
講述人:俞鴻儒(氣體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在國內首先開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風洞和配套的瞬態測量系統)被講述人:郭永懷(力學家,應用數學家,中國科學院......
12月5日是《力學學報》第二任主編郭永懷先生犧牲50周年紀念日。為弘揚郭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學習郭先生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繼承郭先生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激勵廣大力學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擔使命,......
累計授予16萬余名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108名學生當選為兩院院士;畢業生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占25%……40歲生日來臨之際,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收獲了累累碩果。14日校慶當天,一座......
10月14日,今天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校慶40周年紀念日,李佩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該校懷柔雁棲湖校區舉行。李佩先生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為國科大的人才培養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為李佩先生雕......
是怎樣的信念,讓一代代愛國報國的知識分子寫下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時代答卷?今天,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偉大事業,呼喚千千萬萬知識分子,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篇章。矢志愛國奉獻——一代代知識分子信......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郭永懷,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以這樣......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郭永懷,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以這樣......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為紀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永懷教授及其夫人李佩教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