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5-03 20:10 原文鏈接: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綜述

    理化特點

    脂肪酸結合蛋白( FABP) 是一組多源性的小分子細胞內蛋白質,分子量14~15 kDa,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的心、肝、小腸、脂肪、腦、骨骼肌等細胞中,心、肝、小腸中含量較多,FABP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10。心臟中的FABP稱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 H-FABP) 。H-FABP具有穩定的細胞內半衰期,約2~3天。

    生理情況下,血漿或細胞間液不存在H-FABP,細胞質的濃度比血中濃度高2×105倍。健康人群的血漿含有少量H-FABP,是由骨髂肌損傷連續釋放引起,年齡、性別、晝夜節律可顯著影響H-FABP濃度。因為男性肌肉較多,所以男性濃度高于女性,H-FABP 大部分經腎清除,故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功能下降,血H-FABP 濃度逐漸升高,此外,和肌紅蛋白一樣,年老、鍛煉會增加H-FABP 濃度。

    臨床應用

    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H-FABP

    血漿釋放特點與肌紅蛋白相同,但HFABP在心肌細胞內的含量高于Mb,而在血漿內的含量遠低于Mb。因此,當心肌損傷后,血漿HFABP迅速升高超正常上限,比Mb 和肌鈣蛋白來得快,因而更有診斷價值。近年來眾多研究表明血清H-FABP 能識別超急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別是胸痛發病6 h 內的患者,對決定是否住院、冠狀動脈造影、介入治療有很大幫助。

    評估心肌梗死面積

    Wodzig 等測定20例AMI患者的H-FABP、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羥丁酸脫氫酶(HBDH),用H-FABP或Mb 曲線,與用CK-MB或HBDH評估梗死面積具有較好的一致性。H-FABP 或Mb 可用評估腎功能正常AMI患者發病24 h 內的梗死面積。

    評估再灌注損傷

    58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療,溶栓后90min 行冠狀動脈造影,溶栓前、溶栓后60、90 min 和180 min 分別測定H-FABP 和Mb濃度。溶栓后相關血管開通者H-FABP 和Mb 明顯高于未開通者。研究者認為: H-FABP、Mb可作為再灌注指標,結合梗死面積分析,靈敏度和特異性可進一步提高。

    評估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預后

    Setsuta等測定103例慢性心衰患者H-FABP及cTnI,發現cTnI≥0. 01μg /L而且H-FABP≥4.5μg/L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病情加重再入院)發生率高于其它患者,提示H-FABP 聯合cTnI能獨立預測心血管事件。

    預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心血管事件

    在ACS發病早期的幾小時內,篩選出可能發生心臟事件的高危患者很重要。最近已有報導血漿H-FABP濃度升高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及心血管死亡有關。Viswanathan等入選955 例懷疑ACS 而肌鈣蛋白陰性的患者(除外ST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新發左束支傳導阻滯患者) ,于癥狀發生后12~24h檢測H-FABP,平均隨訪18 個月后,H-FABP濃度>6.48 mg/L者不良事件顯著增加,提示H-FABP 能獨立預測中低危胸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區分心肌或骨骼肌損傷

    H-FABP主要來自心肌,少部分來自骨骼肌。心臟電除顫、器官衰竭、手術后、強體力活動如跑步、劃船,骨骼肌受損傷,也會引起血中H-FABP 濃度升高。Mb/H-FABP比值可用于鑒別心肌損傷(比值=2~10)和骨骼肌損傷(比值=20~70)。AMI患者,血漿Mb/H-FABP比值為0~5。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