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3-02-28 14:39 原文鏈接: 德國:限排減排軟硬兼施

      德國工業發達,在環保方面的努力備受全球矚目。記者日前采訪德國聯邦環境局了解到,德國重在通過減少污染物排放來防治霧霾天氣,并完善應急舉措和長效機制,提高空氣質量。

      推行歐盟強制標準硬軟措施到位自2005年1月1日起,歐盟對可吸入顆粒物(PM10)上限作出嚴格限制,規定空氣中 PM10 年均濃度不得高于40微克每立方米,日均濃度超過50微克每立方米的天數不得超過35天。一旦濃度超標,歐盟成員國均有義務啟動自己的“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

      “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限制釋放顆粒物,例如車輛限行、限速、工業設備限制運轉等,并設立“環保區域”,德國超過40個城市設立了“環保區域”,只允許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駛入;二是通過技術手段減少排放,例如給汽車安裝微粒過濾裝置。德國于2007年立法補貼安裝微粒過濾裝置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并對未安裝過濾裝置的車輛征收附加費。

      40多年前,穿過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萊茵河泛著惡臭,兩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包括萊茵河流域在內的德國多數地區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這與德國實施“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密不可分。

      歐盟對汽車尾氣排放設定嚴格標準,“歐4”和“歐5”標準分別于2005年和2008年開始實施,因此成員國各級政府通過技術手段在汽車減排上發揮的空間不大,主要還是依靠限制排放的“硬措施”。

      此外,德國還采取了一些“軟措施”,如呼吁民眾節能減排,使用節能家電、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騎車出行等。

      在德國,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如今已十分潔凈,不過也有個別城市或地區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有時會超出歐盟標準。一旦超標,當地州政府須與市區政府合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出臺系列應對措施。

      快速應對污染強化長效機制德國聯邦環境局發言人對記者說,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污染,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快速應對:一是對部分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二是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設備;三是限制城市內的建筑工地運作。此外,還要注意避免燃燒木頭、焚燒垃圾等行為。

      這位發言人說,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導致市民出現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老年人、兒童以及身體虛弱者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空氣受到污染的城市,政府和社會機構會通過各種渠道告誡民眾盡可能待在室內,減少外出,避免運動等體力消耗,并戴上口罩出行。

      為減少霧霾天氣帶來的污染,除上述短期措施外,德國還采取一些長效機制提高空氣質量:

      一、對所有機動車設定排放標準。如對小汽車、輕型或重型卡車、大巴、摩托車等各類車輛都設定排放上限。1月4日,歐盟委員會新發布公告稱,對部分新款公交車和重型卡車執行“歐6”排放新規。按照“歐6”標準,歐盟境內部分公交車和重型卡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含量要比此前執行的“歐5”標準分別低80%和66%。

      二、嚴格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排放標準。2008年,歐盟投票通過《工業排放指令》,計劃于2013年開始執行。指令對于燃煤電廠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的排放制定更嚴格的監管標準。根據指令,燃煤電廠的運營商必須出示“可行的最佳技術”證明對環境影響的減少,以此獲得繼續經營的許可,否則將被關停。但是,在強化燃煤電廠排放監管的同時,歐盟也賦予成員國一定靈活性。

      三、規定機械設備排放標準。自2011年1月起,歐洲對部分柴油發動機非道路機械執行新排放標準,為滿足限值,柴油發動機必須配備微粒過濾器。

      提升環保意識人與自然和諧德國民眾認識到減少排放人人有責,樹立了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工廠自覺減少排污,農戶借力生態農業,優化飼養種植方法,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德國人的環保工作相當到位。”來德國13年,目前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做藥劑師的汪楠告訴記者,在德國,一直都是藍天白云,雖然夏季以雨季居多,但藍天是不變的。汪楠說,魯爾工業區位于他所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該州城市科隆一直以來工業發達,以致科隆大教堂曾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周身變成了黑色。德國也經歷過環境治理的陣痛,德國人環保意識的提升也有一段歷程。

      隨著時間推移,德國人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例如樹木是城市里最重要的公共財產之一,受法律嚴格保護。如果想移動或砍伐任何樹木,都要向政府申請,否則就違法。德國很多大城市中心設有自然保護區,如科隆大學附近就是綿延幾公里的草坪和綠樹,很多大學生課余時間在上面踢足球。這里不但草坪常綠,而且野生的兔子窩隨處可見,人與自然的關系非常融洽。

    相關文章

    德發明新量子傳感器顯微鏡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的顯微鏡——核自旋顯微鏡。它可通過量子傳感器將核磁共振產生的磁......

    德國電價跌到0以下,引發歐洲能源轉型新討論

    2025年1月2日,德國電力市場出現了不同尋常的一幕:由于風能發電量遠超過國內需求,導致電價在一夜之間跌破零,并持續了4個小時的負電價狀態。這意味著發電商不僅要免費送出電,還得向用戶付費以消耗過剩的電......

    德國發明新工藝直接用金屬氧化物制取合金

    德國研究人員近日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合金冶煉工藝,能一步到位將固態的金屬氧化物制成塊狀合金。該技術不需要提煉金屬后熔融、混合,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德國馬克......

    香山科學會議:多途徑人工碳匯協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我國已提出“雙碳”戰略目標,然而,目前我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100億噸以上,大規模深度二氧化碳減排需求迫切。大力推廣人工碳匯技術成為當務之急。為實現我國二氧化碳大規模深度減排,推動多途徑人工碳匯協......

    華南農業大學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斬獲德國iF設計獎

    據華南農業大學6日消息,該校工程學院郭涵、楊文武團隊項目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以360分的高分(超過獲獎分數線100分)斬獲德國iF設計獎。目前,該款機器人已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

    為航運降碳減排提供中國方案

    “要實現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目標,目前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將新型綠色燃料用于發動機;二是采用排放后處理技術。”4月20日,在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開幕當天,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以下......

    這座大學迎德國總理朔爾茨,被稱為:“中德兩國科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的中國之旅延續了前一天的繁忙。從重慶,到上海,再到北京,朔爾茨一天穿梭三地,在訪問中,他表示,希望兩國的對話交流能夠不斷增加,并對德企在中國的發展表示了肯定。總臺央視記者黃達:這......

    關于同意德國RollsRoyceSolutionsGmbH等6家境外單位注冊登記確認書信息變更的通知

    名稱關于同意德國Rolls-RoyceSolutionsGmbH等6家境外單位注冊登記確認書信息變更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45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

    萬鋼與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會長馬丁?舒爾茨舉行會晤

    2月6日,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京會晤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會長、歐洲議會前議長馬丁·舒爾茨(MartinSchulz)一行。雙方就加強中德及中歐科技合作等相關話題交流探討。萬鋼對舒爾茨一行來訪表示......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儀式22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活動,宣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啟動儀式上,丁薛祥和大家一起觀看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