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細胞癌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研究發現88.5%的透明細胞癌表達近曲小管抗原,而87.5%的顆粒細胞癌表達遠曲小管抗原,因此推測透明細胞癌可能源于近曲小管,而顆粒細胞癌可能源于遠曲小管。不同病理類型的腫瘤,外觀存在差異。一般說來,透明細胞癌呈黃色,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似有包膜,生長緩慢,預后較好。顆粒細胞癌,癌細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癌細胞胞漿富于細胞器特別是線粒體,因而胞漿呈伊紅色顆粒狀,腺管狀結構明確,間質由毛細血管構成。較透明細胞癌細胞核異型性顯著,細胞排列也較亂,惡性度高,預后較差。未分化型癌細胞呈梭形或不規則形,似肉瘤。
腫瘤的病理分級是評估預后的可靠因素,同時也是制訂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Fuhrman核分級標準(1992):
1級:癌細胞具有小而圓的深染核,染色質模糊,無核仁。
2級:癌細胞稍大,染色質較清楚,高倍鏡下一些細胞內可見核仁,但不顯著。
3級:癌細胞更大,以核仁明顯為特征。
4級:類似3級,但核呈多形性,多分葉及巨大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