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f-PSCs)因鈣鈦礦材料重量輕、柔韌性好和可低溫溶液加工性而得到發展,并將能量轉換效率(PCE)提高了24%。然而,f-PSCs在形成具有機械穩定性的均勻且高度結晶的薄膜方面面臨挑戰。具體來說,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外力作用,如機械彎曲導致鈣鈦礦晶界處產生不可逆的裂紋和裂縫,易破壞鈣鈦礦薄膜和器件的穩定性。此外,鈣鈦礦前驅體溶液與柔性襯底之間的熱膨脹系數的差異,以及低溫溶液處理過程導致多晶薄膜中缺陷和殘余應力的產生,是剛性器件和柔性器件之間存在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子義和劉暢等在薄膜形貌調控、新型二維鈣鈦礦材料設計和載流子傳輸層修飾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工作。
近日,針對在機械彎曲下形成的不可逆裂紋限制f-PSCs可持續性的問題,該團隊在鈣鈦礦中引入可交聯的兩性離子彈性體(SBMA)進行研究。兩性離子之間的動態非共價靜電相互作用觸發了“兩性離子融合”機制,使柔性鈣鈦礦薄膜可以在溫和的處理條件下實現生成裂紋的自修復。此外,SBMA可以在鈣鈦礦晶界上原位交聯通過形成中間體SBMA- PbI2加合物來調節鈣鈦礦的成核和結晶。研究發現,SBMA的摻入實現了更快的成核和更慢的晶體生長,誘導了鈣鈦礦核的異質和均勻形成。晶界上形成的交聯彈性體可以作為支架來松弛殘余的拉伸應變和機械應力,從而提高f-PSCs的穩定性。此外,SBMA上的極性亞砜端基對鈣鈦礦空位提供了化學鈍化作用,并創造了大的介電環境,篩選了載流子捕獲過程,抑制了非輻射重組。研究基于這一柔性器件實現了24.51%的能量轉換效率(經認證為24.04%),表現出優異的機械可持續性和耐久性。在10000次彎曲循環后,PCE仍保持在初始PCE的90%以上。
相關研究成果以Utilizing electrostatic dynamic bonds in zwitterion elastomer for self-curing of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為題,發表在《焦耳》(Joul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團隊研發出具有目前最高效率水平的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發表在《前沿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s)》上。科研團隊通過向太陽能電池中添加鋰離子來提高......
記者日前從華東理工大學了解到,該校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鈣鈦礦單晶晶片通用生長技術,將晶體生長周期由7天縮短至1.5天,實現了30余種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的低溫、快速、可控制備,為新一......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鈣鈦礦單晶薄膜通用生長技術,將晶體生長周期由7天縮短至1.5天,實現了30余種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的低溫、快速、可控制備,為新一代的高性能光電子......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鈣鈦礦單晶薄膜通用生長技術,將晶體生長周期由7天縮短至1.5天,實現了30余種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的低溫、快速、可控制備,為新一代的高性能光電子......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優異的光電性能等特點,在新一代光伏發電領域頗有應用前景,已實現26%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晶過程較為復雜。中間相的參與,如混合溶劑相和δ相,使......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優異的光電性能等特點,在新一代光伏發電領域頗有應用前景,已實現26%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晶過程較為復雜。中間相的參與,如混合溶劑相和δ相,使......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在高效銅鋅錫硫硒(CZTSSe)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dvancedMaterials、Small、Chemi......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優異的光電性能等特點,在新一代光伏發電領域頗有應用前景,已實現26%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晶過程較為復雜。中間相的參與,如混合溶劑相和δ相,使......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優異的光電性能等特點,在新一代光伏發電領域頗有應用前景,已實現26%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晶過程較為復雜。中間相的參與,如混合溶劑相和δ相,使......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優異的光電性能等特點,在新一代光伏發電領域頗有應用前景,已實現26%以上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晶過程較為復雜。中間相的參與,如混合溶劑相和δ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