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病理生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全身各系統靶器官血流灌注減少而造成損害,出現不同的臨床征象。包括心血管、血液、腎臟、肝臟、腦和子宮胎盤灌流等。
心血管系統
小血管廣泛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平均動脈壓升高,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收縮功能下降;加之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形成低排高阻型血流動力學改變,很容易發展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血液系統
血液系統主要病理改變為凝血狀態異常、血液濃縮,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凝血
部分子癇前期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血漿中部分凝血因子的水平降低,紅細胞形態異常和急性溶血。
血容量滲透壓
由于血管收縮、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導致血液濃縮,實際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表現為紅細胞比容增加,血液粘滯度增加等。由于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可引起嚴重的低蛋白血癥,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嚴重者可出現全身明顯水腫,甚至出現包括腹腔、胸腔、心包腔的漿膜腔積液。
腎臟
病理改變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增生,內皮細胞腫脹增大,內皮下纖維素沉積。患者腎灌注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球基底膜受損,通透性增加,出現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