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月經,我居然能從床上起身了,還能來醫院復診,真的是奇跡呀。”P女士在術后1個月后走進劉惜時教授的診間,欣喜地說。
1個多月前,P女士還在飽受痛經的折磨。今年38歲的P女士,最近這10年來發現痛經越來越嚴重了,尤其是近三年,每次月經來了就只能臥床不起,止痛藥大把大把地吃。本以為痛經只是小毛病的她去醫院檢查,卻被診斷為子宮腺肌癥。醫生告訴她,子宮腺肌癥是沒法根治的。P女士嘗試了注射GnRh-a一段時間有了好轉,沒想到剛一停藥就又犯病了。她咨詢了好幾家醫院,得到的答復竟是——建議切除子宮!
P女士無法接受切除子宮,萬般無奈下,慕名來到了紅房子醫院。在紅房子婦產科醫院,在郭孫偉教授及劉惜時教授的帶領下,在與P女士溝通后,進行了完善的檢查,發現P女士還同時合并有深部內異癥和卵巢內異癥囊腫。充分評估后,劉教授決定給P女士進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病灶被完美切除,大塊的腺肌癥病灶從P女士的子宮內取出,就像拆除了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當天的手術,足足做了近4個小時。一針又一針,與普通的縫合不同,劉惜時教授精致地縫合了這個飽經磨難的子宮,最終成型的是一個完美的子宮,看上去和正常的子宮沒有兩樣。術后,P女士恢復得很好,順利出了院。1個月后,P女士來到劉教授的診間復診訴痛經減輕。
無獨有偶,今年36歲的H女士在6年前也曾求治于劉惜時教授團隊。和P女士不同的是,H女士的痛經并不明顯,但她卻因為嚴重的腺肌癥導致無法受孕。來到劉教授的診間時,她的子宮已經非常大,相當于妊娠6個月大小的子宮,并且曾經做過2次試管嬰兒,但都失敗了。她還期待著孕育一個新的生命。為了讓她的子宮能夠承受生命的重量,團隊制訂了子宮腺肌癥病灶切除的方案。劉教授給H女士做了一個開腹腺肌癥病灶切除的手術,切除了子宮前后壁的大部分病灶,使子宮體積大大縮小,并對她的子宮進行了精致的修補。經過一年多的恢復期,H女士成功自然受孕,術后2年,H女士平安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如今,她已經是一個二胎媽媽了。
認識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也稱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入侵于子宮肌層中,在激素影響下周期性出血引起周圍肌層細胞的增生和肥大后形成彌漫性或局限性子宮腺肌瘤病灶。逐漸加重的痛經、經量增多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子宮腺肌癥不僅長年累月造成女性的經期疼痛、盆腔痛,還會導致性交痛、不規則陰道出血、貧血,甚至影響生育功能。子宮腺肌癥導致子宮增大后,還會壓迫周圍的器官,導致膀胱壓迫癥狀,比如尿頻、尿急,或者壓迫腸道,導致便秘等癥狀。疼痛是腺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還有一部分患者則是表現為不孕不育,甚至試管嬰兒也無法達成受孕的愿望。
反復損傷的子宮
腺肌癥的病因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說法。有研究發現,血小板、應激、免疫細胞、鐵代謝、神經在內異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團隊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可以認為子宮腺肌癥病灶是一種反復損傷、反復修復的傷口(ReTIAR)假說,并且在小鼠的動物模型中也得到了證實。因此,對于宮腔操作次數多的女性來說,比如人流次數多、刮宮次數多的人群中,子宮腺肌癥也是容易高發的。
藥物還是手術
子宮腺肌癥其實是一種需要藥物與手術聯合的疾病。子宮腺肌癥很難根治,有些患者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或者有復發的患者選擇了藥物治療,但在用藥的過程中會發現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還有一部分患者在發現疾病的時候已經痛經很嚴重了,在藥物使用上后也是發現效果不佳。這些都源于腺肌癥進展的一個特點——纖維化。子宮腺肌癥/內異癥病灶細胞的身份是動態變化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促進病灶的發展和纖維化;隨著病灶的進展,纖維化程度逐漸加重,導致藥物治療困難。這也在細胞生物學層面揭示了子宮腺肌癥/內異癥病灶發展的自然史,據此給出子宮腺肌癥/內異癥是進展性疾病的證據,需要早期干預。近年彈性超聲開始被應用于腺肌癥的診斷,以提高診斷腺肌癥及深部內異癥的準確率,尤其可以發現普通B超無法診斷的隱匿病灶,對一些癥狀嚴重患者的診斷率因此大為提高,并可望為選取腺肌癥及深部內異癥的最佳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隨著研究的進展,包括地諾孕素在內的很多新型藥物已開始在臨床應用,但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用藥后的點滴出血以及長期用藥所產生的經濟負擔。
腺肌癥的保宮手術
由于檢查方法的更新,越來越多的年輕腺肌癥患者被發現。飽經疼痛折磨的她們希望除了想減輕痛苦外,很多人還懷抱著生育的希望。因此,除了根治性的子宮切除術,對于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者不愿切除子宮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病灶切除術。這種病灶切除手術旨在通過清除可見的病變組織達到改善癥狀及妊娠結局,最常見的就是雙瓣和三瓣法。通過切除大部分病灶,并對子宮進行重建加固后,不僅減輕患者的痛經癥狀,也對腺肌癥患者提供了妊娠的可能。對于腺肌癥導致的不孕、IVF失敗、宮腔變形、子宮過大以及痛經嚴重卻希望保留子宮的患者,子宮腺肌癥病灶切除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國外的研究發現,部分和完全子宮腺肌病切除術的痛經減少、月經過多緩解和妊娠成功率分別為81%至82%,50%至69%和47%至61%。
紅房子內異癥團隊成立至今11年,在郭孫偉教授和劉惜時教授的帶領下,圍繞內異癥/腺肌癥的發生機制、病理生理、復發、疼痛和經量過多的機制等課題,從事了大量與臨床相關的科學研究,開創多個內異癥科研先河,在國際相關領域達到領先水平。并以科研指導臨床,對不同的患者制訂個體化方案,解決了很多患者的困擾。
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者不愿切除子宮的患者在充分評估后,進行腺肌癥病灶切除,癥狀的明顯改善已經得到了證實。每個腺肌癥患者都應得到“個體化”治療方案,術后由內異癥門診團隊進行隨訪,患者應實施長期隨訪管理,確保患者能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每個人都能得倒對自己最有益的治療方案,是團隊成員的愿望,也是每個紅房子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