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黑洞并合(藝術圖)。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據美國太空網29日報道,美國天文學家可能首次探測到兩個黑洞相互碰撞發出的光,為了解這些神秘的黑暗物體提供了機會。
黑洞具有強大的引力,甚至光線都無法逃逸,因此很難觀測到黑洞。而且,天文學家此前也沒有直觀地看到過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能夠“觀察”黑洞碰撞的唯一方法是探測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當兩個黑洞相互旋轉并最終相撞時,它們會發出引力波——時空的漣漪,目前可以用地球上極其敏感的儀器來探測。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引力波由黑洞和中子星等大質量天體之間的極端碰撞產生。自2015年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科學家已經觀測到多個引力波事件,并嘗試了解它們的起源以及它們可能由哪些天體碰撞產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聲明稱,盡管黑洞本身是完全黑暗的,但有理論表明,黑洞之間的碰撞或并合可能導致其周圍產生物質輻射,從而產生光信號。來自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小組稱,他們使用位于美國加州的帕洛瑪天文臺上的茲威基瞬變觀測設備(ZFT),可能檢測到了這樣的光信號。
2019年5月21日,科學家使用兩種不同的引力波探測器——歐洲“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和美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了引力波。他們檢測到的引力波來自一次名為GW190521g的碰撞事件,研究小組認為其可能來自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
在科學家們進行上述觀測期間,加州理工大學研究小組使用ZTF觀測宇宙,探測到了黑洞之間碰撞產生的光信號。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將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利用可見光作為兩個黑洞碰撞并產生引力波的證據。
“整個宇宙,將為你閃爍。”這是科幻作品《三體》中描繪的經典場景。作品中,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肉眼看起來平靜,卻進行著強能量活動的“星空”。看到這一不尋常現象,故事主角為之興奮、詫異、震驚。在現實中,這份......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最新成果。武漢大學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論文《微類星體中的亞秒級周期射電振蕩》,揭示了黑洞噴流的復雜動力學特性。微類星體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鄭振亞帶領的早期宇宙與高紅移星系團組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等國內外研究單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綠豌豆......
基于現有地球軌道高精度星地/星間測距、測月系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引力波實驗中心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軌道共振效應,實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合引力波信號有效探測的高度可行方案。該方案整合現有測距、測......
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著名輻射理論,隨著事件視界(黑洞最外層的邊界)對周圍量子場的破壞,黑洞會隨著時間蒸發,并以一種奇怪的輻射形式逐漸失去質量。但分析表明,事件視界對這一過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前,據荷蘭......
近日,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全新事物。相關研究6月2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西北大學的FarhadYusef-Zadeh發現了巨大的一維細絲,......
一方面,隨著恒星形成和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物質,超新星爆發、活動星系核反饋活動等星系中的高能活動會將星系中的重元素物質拋射到大尺度環境系統中,形成星系外流。另一方面,在暗物質暈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星......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在毫米波段開展的新觀測,首次對著名的射電星系Messier87的黑洞陰影以及其周圍顯示落入中央黑洞的物質的環狀結構和強大的相對論性噴流一同進......
上面這個“甜甜圈”很多人都熟悉。它是人類歷史上拍到的第一個黑洞。該黑洞位于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外的M87星系中心,是目前宇宙中所知質量最大的黑洞之一,大約65億倍太陽質量。2017年,事件視界望遠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55.shtm直播時間:2023年4月27日(周四)上午10:00-11:20直播平臺:科學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