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8-06 19:50 原文鏈接: 多普勒彩色超聲在神經外科術中的應用概況

      神經外科學是目前發展最為活躍的學科,能否準確定位和定性一直是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點。目前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手術中有CT、MRI和多普勒彩色超聲。CT、MRI可明確顱內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并對病變的大小進行粗略估算;但其設備龐大,不利于術中及床邊的快速應用,且CT具有放射性。術中超聲為神經外科醫師提供了簡單有效的術中定位和導向技術,現將近年來超聲在神經外科術中的應用概況綜述如下。 
      外傷性腦損傷術中的超聲應用 
      應用B超可以顯示不同外傷性腦損傷病灶的大小、形態及回聲特點;多普勒彩色超聲可以初步鑒別腦挫裂傷及腦實質內血腫,并粗略評價患者的腦灌注。國內學者[1]于2001年開始發現B超可以及時顯示顱內血腫,明確急性腦膨出的原因,并為臨床手術提供指導。2008年于德林等[2]對24例患者在術中及術后行超聲檢查,發現超聲對硬膜外血腫及硬膜下血腫的檢出率最高,實質內血腫次之,而對硬膜下積液及腦挫裂傷的檢出率較低。楊立斌等[3]報道術中實時超聲可以準確定位腦內血腫,進行體積測量,測定距離皮層的深度,而且在術中超聲的實時導航下可以僅打開腦溝,直接到達血腫腔,無須皮層切口和造瘺,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2009年有學者[4]對12例患者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腦外傷有不同超聲表現, 超聲能對病變進行定位。其研究中術前CT檢查發現病灶15個, 術中超聲探測發現病灶18個;術中超聲探測發現遲發性硬膜外血腫4個, 1個經急診CT 證實為對側硬膜外血腫, 另3個經超聲診斷為遲發性硬膜外血腫后, 在超聲引導下清除血腫。 
      對于術后的患者,床邊B超能發現遲發血腫的形成,提高了腦外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唐運濤等[5]對118例開顱術后的腦外傷患者行超聲檢查,超聲顯示遲發性顱內血腫與CT或MRI的診斷符合率為74.56%。2007年王紅軍[6]對58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行床旁超聲檢查,發現遲發性血腫18例,認為床旁超聲安全,可推廣用于檢測術后遲發性血腫。 
      顱內占位性病變切除術中的超聲應用 
       對于顱內占位性病變特別是腦腫瘤手術,關鍵在于如何準確定位腫瘤邊界,避開重要血管。術中超聲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還能確定病灶的位置、范圍及性質,引導穿刺、活檢、引流等,特別是能實時顯像發現術中已移位的病灶位置。國內學者前期也做了不少研究和報道。 
      吳曙軍等人[7]術中超聲定位檢查21例顱內占位患者, 結果發現超聲顯示病變的大小、部位、性質與術前CT、MRI 提示相吻合, 根據超聲提示都能精確探及病變, 并根據彩超提示盡量避開血管, 能較精確的指導對顱內病變的切除。因此他們結論得出術中超聲檢查定位簡單、有效、安全,在定位、引導手術、提高切除顱腦腫瘤的精確性等方面有臨床應用價值。2011年張歆等人[8]以有彩超實時監測的30例手術病例為實驗組,根據實驗組選取病理與之相同、大小及部位與之相近的同等數量病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有效性、安全性,發現其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得出,術中超聲能比CT和MRI更準確顯示病灶的細微結構。而對于顱內小病灶,B超對顱內腫瘤檢出率較高,可進行動態、多方向定位。國內朱建明等[9]發現利用B超引導對顱內小病灶定位非常有效,有助于提高手術準確性, 減少探查的盲目性及對腦實質的損傷。由于脫水劑應用、腦脊液引流或軟組織切除等原因,可引起顱內解剖結構移位或變形,實時超聲制導可及時發現術中已移位的腫瘤、血腫位置。 
      神經外科術中超聲應用的局限性 
      超聲定位在顱腦手術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對顱骨穿透性差,只能在骨窗范圍內探測,瘤周水腫回聲與殘余腫瘤回聲相近,也不易區分,加之超聲分辨率還有待提高,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對于1cm 以下的病變分辨較為困難,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10]。 
      微泡超聲在神經外科術中的應用前景[11] 
       神經外科手術中,超聲微泡經靜脈注射后可通過肺循環到達顱內微細血管,克服了普通超聲只能顯示血管直徑≥0.3 mm血流信號的缺陷。造影劑經靜脈注射后,超聲微泡接受超聲波能量破裂, 局部腦組織形成氣泡密集區, 使多普勒信號強度明顯增強,造影持續4至5分鐘。在造影持續時間內,將多普勒探頭對準相應的腦區, 即可得到該區腦組織的多普勒視頻信號,術中根據需要可隨時調整探頭方向,具有較高敏感性、靶向性和時效性。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