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3-29 08:56 原文鏈接: 復旦鄭耿鋒、徐昕教授Nature發新文,新型電催化劑面世

    北京時間2022年3月28日晚23時,復旦大學的鄭耿鋒教授、徐昕教授合作團隊Nature Catalysi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elective CO-to-acetate electroreduction via intermediate adsorption tuning on ordered Cu–Pd sites”的新研究。

    該工作報道了一種具有銅鈀原子間隔有序排列的CuPd金屬間化合物作為一氧化碳還原(CORR)電催化劑,獲得了對乙酸產物的高活性、高選擇性與高穩定性。

    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復旦大學的紀亞麗博士生與陳征博士


    乙酸是多種聚合物、食品和藥品生產過程中常用的化工產品。2019年,全球乙酸市場達到1730萬噸,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450萬噸。目前化學工業中大約75%的乙酸是通過甲醇羰基化法生產的。近年來,利用可再生能源驅動進行電化學一氧化碳還原反應(CORR),成為直接制備乙酸的一種極具潛力的途徑。然而,目前電化學CORR制備乙酸的分電流密度仍低于200 mA·cm-2。因此,設計與制備CORR反應的高效電催化劑來實現高選擇性、高電流密度的乙酸制備,具有重要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的價值。

    近日,復旦大學的鄭耿鋒教授、徐昕教授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銅鈀原子間隔有序排列的CuPd金屬間化合物。球差電鏡、同步輻射等結構表征顯示,制備得到的CuPd金屬間化合物具有Cu原子和Pd原子高度有序交替排列的特點,提供了高密度的Cu-Pd原子對。使用該CuPd催化劑在流動電解池(flow cell)中進行CORR測試時,實現了~ 70%的乙酸法拉第效率(FE)以及425 mA·cm-2的乙酸分電流密度,乙酸的生成速率可達到1.1 μmol·s-1·cm-2,相比之前報道的最佳活性提高了2倍以上。在膜電極組裝(MEA)電解池中,使用該CuPd催化劑以500 mA·cm-2的總電流密度連續進行了500小時的CO電還原,乙酸的FE維持在~ 50%。電解反應后的一系列結構表征表明,該CuPd催化劑仍保持Cu和Pd高度有序交錯排列的結構,具有優異的結構穩定性。

    image.png

    圖1:結構表征。(a)CuPd的X射線衍射譜圖。(b)CuPd的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鏡圖。(c)CuPd的晶體結構圖。(d)b圖中藍框的放大圖。(e,f)由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鏡圖分析得到的CuPd沿[110]和[001]晶向的強度分布圖。(g)CuPd顆粒邊緣的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鏡圖。(h)g圖中藍框內測得的沿[001]晶向的強度分布圖。

    image.png

    圖2:Cu-Pd合金X射線吸收光譜(XAS)分析。(a)Cu及各種Cu-Pd合金在Cu的K邊的X射線近邊吸收譜圖(XANES)。(b)a圖中數據的一階導數。(c)CuPd的傅里葉變換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圖(FT-EXAFS)及擬合結果。(d)小波變換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WT-EXAFS)譜圖。

    image.png

    圖3:CORR性能測試。(a)CuPd上各CORR產物及H2的分電流密度(上圖)和FE(下圖)。(b)Cu,Pd及各種Cu-Pd合金生成乙酸的FE和分電流密度,及其(c)不同催化劑生成乙酸的產率。(d)Cu納米顆粒及各種Cu-Pd合金經電化學活性面積校正后的乙酸分電流密度。(e)不同CO分壓下,CuPd上各個CORR產物及氫氣的FE。(f)在MEA電解池中,CuPd催化劑以500 mA·cm-2的總電流密度進行500小時的CO電還原,對應的電壓-時間曲線以及對應的乙酸FE。(g)該工作與其他CORR相關工作在各項主要指標上的比較。

    該研究進一步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作為反應的活性位點,高密度、高有序度的Cu-Pd原子對增強了催化劑表面吸附的一氧化碳中間體(*CO,*表示吸附態)的覆蓋度,穩定了乙酸反應路徑中的關鍵中間體——乙烯酮(*CH2CO),抑制了析氫反應(HER)的發生,從而促進了乙酸的生成。該機制得到原位紅外等表征和對照實驗的支持。結合DFT計算和簇展開(CE)方法,動力學蒙特卡洛(KMC)模擬結果顯示,無論是在合金的體相還是表面上,具有有序交替排列的Cu-Pd原子對均是最穩定的結構。即使在高*CO覆蓋度下,最穩定表面也未發生偏析。這與實驗上催化劑的高穩定性一致,說明了Cu-Pd原子對在表面的穩定存在。

    image.png

    圖4:DFT計算。(a)*CO在Cu(111)、CuPd(110)和Pd(111)表面的吸附構型和吸附能(ΔGads);(b)高(紅線)、低*CO覆蓋度(藍線)條件下,CuPd(110)上生成乙酸的吉布斯自由能圖。(c)Cu(111)和CuPd(110)上生成乙酸的吉布斯自由能圖。

    該研究工作表明,通過對催化劑結構的精準設計,構建有序的活性位點結構,能有效地調控催化劑表面對反應中間體分子的吸附,從而有利于CO電催化還原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

    復旦大學該合作研究團隊近年來在碳基能源小分子電催化領域的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中心項目、杰青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復旦大學的大力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2-00757-8




    相關文章

    中國高鐵一公里耗一萬度電?官方:偷換概念,與事實不符

    近期,針對網友關注的高鐵能耗問題,中國鐵路小編專門來到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采訪了機車車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黃金,解讀復興號動車組節能秘籍。為什么說中國高鐵列車是節能、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中國......

    研究發現:一氧化碳成為微生物還原脫氯的關鍵因素

    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

    羅漢果苷生物合成的研發有了新突破

    羅漢果苷是一類來自藥用植物羅漢果(Siraitiagrosvenorii)的三萜皂苷類次生代謝產物,具有高甜度低熱量等特點,在食品添加劑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其中羅漢果苷V(M5)和賽門苷I(S......

    全球首創,武大再發Science突破這一世界難題

    7月12日,Science(《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雷愛文教授團隊關于交流電合成化學的最新研究論文,題為“Programmedalternatingcurrent......

    研究實現高選擇性一氧化碳電解制乙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一氧化碳電解制燃料和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納米顆粒間距離調控產物選擇性的新策略,實現了工業級電流密度下高選擇性CO電解制乙酸。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

    研究實現高選擇性一氧化碳電解制乙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一氧化碳電解制燃料和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納米顆粒間距離調控產物選擇性的新策略,實現了工業級電流密度下高選擇性CO電解制乙酸。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

    華理研究團隊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獲新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趙杰課題組,在異相單原子催化領域中取得新進展,展現了異相單原子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潛力和前景,相關研究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

    新策略10倍提升海水制氫經濟效益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氫能與儲能材料技術實驗室研究員陸之毅帶領的電化學環境催化團隊,通過在兩個固體之間引入致密的水合層,使得用于原位海水電解的陰極具有了疏固特性,在天然海水直接電解制......

    我所開發出退役動力電池低成本高質量正極再生新策略

    近日,我所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動力電池與系統研究部(DNL2900)陳忠偉院士團隊在退役動力電池的可持續回收方面取得進展,突破現階段萃取-沉淀-煅燒復雜三步法工藝,基于可持續浸出和共沉淀的再生策......

    我所發現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具有結構敏感性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和數據驅動催化研究組(511組)肖建平研究團隊在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選擇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和羥胺具有結構敏感性,為電催化高......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