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和土木工程的規劃及實施中,土壤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土壤研究的基礎是: l 土壤剖面 l 土壤的物理特性 土壤的物理特性主要在實驗室里測定。這樣的實驗室工作往往要求靜態土樣,并且大小zui好能一致。為了滿足要求,可將土樣裝到體積和直徑已知的環中。 我們開發出了各種取樣裝置,以將靜態土樣采集到土樣環里。 采樣環工具 這些設備彼此不同,因為所用的環架、環的直徑、接頭和取樣工藝都不相同。 07.53.SA 采樣環工具,A型,用于軟土,深度2米 這種編號后綴為SA的取樣裝置,用于在地下水位以上的軟土中裝填土樣環。 樣本可以取自地表、鉆孔或剖面坑。這套裝置的環座是開口的,帶卡口連接,由手工敲入土壤。 裝置包括:一只開口環座,Edelman和Riverside鉆各一個,手柄和加長桿,裝有土樣環的鋁箱,各種附件,裝運袋。 這種編號后綴為SA的取樣裝置,配備直徑53到60毫米的土樣環,其中zui常用的(標準)直徑為53毫米。
軟土取樣環工具 將環裝到打開的環座上,然后用拉桿將其固定。 將土樣環鉆入事先鉆好的鉆孔底部。 07.53.SC 采樣環工具,C型,用于各類土壤,深度2米 這套編號后綴為SC的取樣裝置,可用在各類土壤里取樣。土樣可取自地表、鉆孔或剖面坑,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這套裝置的環座是閉合的,帶螺口連接,也可以用減震設計的釘錘敲入土壤。 裝置包括:一只閉合的環座,帶敲擊頭的手柄,Edelman和Riverside鉆各一個,加長桿,帶導筒的敲擊頭,裝有土樣環的鋁箱,各種附件。 這種編號后綴為SC的取樣裝置,配備直徑53,60和84毫米的土樣環,其中zui常用的(標準)直徑為53毫米。 土樣環 這是無縫鋼管制成的不銹鋼環,內外光滑,環底有刃口。土樣環的尺寸是事先定好的,因此其容積也是已知的,從而非常適合實驗室研究。用土樣環可取得靜態土樣。 土樣環可用在以下研究: l 毛細張力各不相同的水分含量,可據以畫出pF曲線。 l 滲水性。 l 透氣性。 l 容重。 l 密度。 l 土-水-空氣的關系,即土壤容水量。 l 孔隙分布。 l 氧擴散。 土樣環可用特制的鋁箱裝運,鋁箱結實,并且防濕防熱。 用于各種土壤的取樣環工具 土樣環放入閉合的環座。 用減震錘將土樣環敲入土壤。 開口的環座 土樣環通過一根桿棒固定到開口環座上。環上方留出4厘米的頂部空間,允許采集體積超過標準尺寸的土樣。 這種環座的優點是: l 土樣環更換簡便。 l 環座不太受塵土的影響。 l 鉆透時阻力很小。 這種環座的缺點是: l 土樣環底部的樣本體積并不能超過標準尺寸。 l 在很軟的土壤中,或地下水位以下,土樣很可能會從環中掉落。 l 如果過載以及/或者夾鉗不當,土樣環可能掉落。 l 由于土樣環沒有保護,所以可能損壞。 閉合的環座 使用閉合環座時,將土樣環放到切土管靴里。由于土樣環夾緊在切土管靴里,水或者土壤不能從頂部進入環內。 這種環座的優點是: l 環兩端樣本都可以超過標準尺寸。 l 沒有掉落樣本的風險。 l 土樣環在切土管靴里受到保護,因此沒有掉落和損壞的風險。 帶導筒的錘擊頭 帶導筒的錘擊頭用來將土樣環敲進地表或剖面坑中較硬的土層。用扣環將樣本環扣到錘擊頭上。導筒能保證取樣符合嚴格的直線。樣本環可直接挖出,或用彎抹刀刮出來。 閉合和開口的環座 帶導筒的錘擊頭 土樣環 裝在箱子里的土樣環 使用減震錘和導筒,將土樣環從地表敲入土壤。 用一把小框鋸削平土樣。 08.09 根據荷蘭試行標準2000,4.4的土心切取工具 本裝置的設備用于土心切取工藝,也可如上文所述的土樣環工具一樣使用。本裝置特別適用土木工程建筑的工作。 根據荷蘭試行標準2000,土心切取工藝用來測定堤壩或地基材料的土壤密度和濕度。 一個特殊的不銹鋼樣本環,帶有落錘和導筒,直徑95.7x102毫米,高81.5毫米,敲入地表。 取得的樣本材料運往實驗室,在那里稱重、烘干,測定密度和濕度。 標準裝置包括(根據試行標準2000,4.4):一只帶刃口的不銹鋼取樣環,用于非粘著性土壤,另一只則用于粘土和有粘性的沙土;一個土樣環墊圈,一個落錘的導筒,一把鋼尺,一張不銹鋼平板,一把平刷,以及一只水準儀。 注意:土心切取工藝僅適用于不含石塊的材料。 符合荷蘭試行標準的土心切取工具
用落錘將樣本環敲入土壤。 |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江源團隊在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發展、對比與驗證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圍繞傳統偏差校正方法與機器學習方法在填補全球尺度主被動微波土壤水分衛星(SM......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