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文明與土壤科學”為主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暨新時期土壤科學高峰論壇于12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朱永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佳寶等專家學者圍繞我國土壤污染與修復治狀等相關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論壇期間還舉行了廣東省土壤學會第一屆科技獎頒獎活動。
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暨新時期土壤科學高峰論壇現場。
土壤是人類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資源。201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頒布。土壤污染關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出臺后,將使土壤修復行業有法可依,使得行業秩序逐漸規范。
劉叢強在《地球表層系統科學》報告中指出,人類活動使地球系統的4個方面超過了安全運行區域,達到預警紅線,要恢復比較困難。將來,土壤污染還會加速生態系統退化。這些問題如果再繼續下去,肯定會影響到我們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朱永官在《土壤微生物學研究的一些思考》報告中指出,土壤是具有生命的歷史自然體,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棲息地之一。土壤中的生物(細菌、真菌、病毒和微動物等)在養分轉化、溫室氣體排放、次生代謝產物合成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消納等過程中均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土壤生物與全球變化、糧食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人類健康密切相關。
張佳寶則介紹了“優質耕作層工程化快速構建理論與技術”,這一技術可以扭轉目前耕地“占優補劣”局面,快速改造中低產田為高產田以及恢復礦山復墾區生態系統,可在2年內將新整治耕地或中低產田快速轉化為良田,讓礦山復墾區獲得生態恢復。
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沈仁芳表示,近年來,生物信息學、光譜學、磁學等相關學科先進研究手段的發展和應用,推動土壤科學研究從定性科學描述進入定量化、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這對未來土壤科學研究者和土壤環境產業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了解,本次論壇是2019年《嶺南科學論壇?雙周創新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廣東省土壤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邀請了全國土壤科學領域著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并通過分組報告、舉辦分論壇等多種形式展開研討。
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近日到渭南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和冬季供暖等工作時強調,要結合開展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大力......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2023年4月14-15日,“第四屆北京臨床質譜論壇”暨“《多囊卵巢綜合征雄性激素質譜檢測專家共識》發布會”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群賢畢至,大咖云集,吸引了1000余名從業者和相關近......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因疫情影響,導致各種會議、展會暫停或延期舉辦,為了充分展示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廢棄物行業發展,展示優秀品牌企業、挖掘創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品,傳播區域項目信息,宣傳先進經驗,現誠邀地方政府、......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6日凌晨0時,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趙勇團隊在CellReports發表論文。該研究發現,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5主要通過調節長鏈不飽和脂肪酸(LCUFAs)-PPA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