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6-12-07 09:13 原文鏈接: 國務院: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確定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等7項主要任務。

      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2015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3.6%,酸雨區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峰值的30%降到7.6%,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到Ⅲ類的比例提高到66%,劣Ⅴ類比例下降至9.7%。

      “環境質量改善取得進展,但應該看到,我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環境污染重、環境質量差、生態受損大、環境風險高,生態環境與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相比有較大差距,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說。

      核心是改善環境質量,重點是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全力打好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攻堅戰和持久戰,確保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這是“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追求。

      規劃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分別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據介紹,這里涉及的環境質量指標,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其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是“土十條”的要求,其余10項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

      實施環境質量改善清單式管理

      總的來看,此次規劃有五個特點。

      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體現和具體化綱要的部署與要求。突出綠色發展,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形成綠色發展布局;突出綠色科技創新引領,推進綠色化與創新驅動的深度融合;突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強化京津冀區域環境協同保護、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綠色化建設。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部署“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工作。規劃突出環境質量改善與總量減排、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等工作的系統聯動,將提高環境質量作為核心評價標準,將治理目標和任務落實到區域、流域、城市和控制單元,實施環境質量改善的清單式管理。

      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以環保督察巡視、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離任審計、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環境責任;以排污許可、環境執法、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資源環境產權確權、稅收政策引導、資源環境價格改革、綠色金融等強化市場激勵約束機制與市場主體培育;以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來加快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治理體系。

      堅持“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增加了專章,提出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明確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聯動,要求系統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擴大生態產品供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

      強化綜合治理,協同推進工業達標排放、治污減排和風險防范。以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為抓手大幅削減污染存量,以推進骨干性工程為抓手實施污染減排,以排污許可為抓手落實治污減排責任,以重金屬、危險廢物、化學品、核與輻射等重點行業為抓手提升風險防控基礎能力,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風險防范體系。

      京津冀治霾以北京、保定、廊坊為重點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七大任務: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污染減排;實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復;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施一批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

    相關文章

    重磅!2025年《國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發布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2025年《國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該目錄詳細列出了15項鼓勵類技術及14項低效類技術,旨在更好地發揮技術指導作用,推動生態環境領域設施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專題調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5月10日至1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調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在南寧市主持召開座談會并講話,推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尾......

    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

    日前,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了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詳細規定了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要求、水質監測、水質評價以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適用于......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

    關于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各部屬單位:為推動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科學技術發展,鼓勵科技創新,評選在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開展202......

    青年科學家獎20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揭曉

    2024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共批準71項成果、25位個人、2個團隊獲2......

    湖州加速設備更新激活智造內生動能

    記者日前從湖州市經信局獲悉,2024年以來,湖州聚焦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引導企業擴大投資和實施技術改造,1至9月全市兌現設備補助資金超2.8億元。加速設備更新關乎制造業的質效......

    生態環境部:18項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將被限制或淘汰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國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2024年,限制類和淘汰類)》(下稱公示稿《目錄》),此次限制和淘汰的部分污染防治技術涉及除塵、脫硫脫硝、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等大氣污染防治細......

    江蘇省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

    目前,“兩新”行動呈現出政策持續加力的態勢。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設備更新行動;7月,報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加力支持“兩新”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安排1500億......

    前8月浙江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

    “今年1至8月,浙江省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拉動工業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9.5%。”9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兩新”政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浙江受邀介紹推動設備更新......

    上海公布設備更新十大場景和百億元需求清單

    加快設備更新,正在成為上海拉動工業投資增速的新引擎。昨天舉行的2024“投資上海·相約工博”投資合作推介會上,上海拿出了汽車、石化、鋼鐵、電子信息、電氣裝備、能源、船舶、輕工、水務、工業互聯網等工業領......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