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多余染色體對唐氏綜合征等疾病影響的研究,通常涉及到研究哪些基因在這些疾病的癥狀中起作用。然而,德國和美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看待這些情況的新方法,他們認為,當存在一條額外的染色體時,對細胞的影響不太取決于復制的是哪條染色體,而更多地取決于額外DNA的存在。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美國人類遺傳學期刊》。
“了解疾病表型的復雜性和一般性質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大的圖景,而不是專注于單一基因。”美國海德堡大學發育生物學家、論文第一作者Maria Krivega說。
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每個細胞都有額外的染色體;然而,這種DNA在生長大約一周后就會成對排列。當這一過程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導致胚胎死亡,只有少數胚胎能夠在額外DNA存在時存活下來,就像唐氏綜合征的例子一樣。
通過觀察整個細胞,研究人員能夠對這些癥狀產生新的理解。Krivega和合作者們仔細觀察了最近的證據,這些證據表明唐氏綜合征表型的出現不僅是因為21號染色體上基因劑量的增加,還因為染色體增加的整體效應。
研究人員篩選了已發表的唐氏綜合征患者的蛋白質和RNA數據集,并將這些數據與實驗室制造的3、5、12和21染色體三染色體細胞進行了比較。他們從對比中發現,不管哪個染色體過多,所有細胞的復制、存活和保持DNA的能力都有所下降。
Krivega說:“我們很想知道為什么染色體不平衡的細胞——換句話說,非整倍體——能夠存活。對我來說,了解到存活的非整倍體胚胎細胞是否與實驗室衍生的非整倍體癌細胞或細胞系有相似之處,尤其令人興奮。”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細胞的適應性T細胞免疫系統都不發達,而先天免疫系統似乎過于活躍。他們認為這是一般染色體增加的結果。這項研究可以擴展到自身免疫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或chr三體患者急性白血病。
Krivega說:“我們希望對復雜三體表現型的研究能夠幫助改善這些孩子的發育。”
胚胎外卵黃囊(yolksac,YS)可為發育中的胚胎提供營養支持和氧氣,并生成第一批血液和免疫細胞,但其他功能仍然未知。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等合作繪制卵黃囊細胞圖譜,揭示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卵黃囊的功能。......
2023年8月29日,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在上海召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細胞命運調控與眼健康”現場考察會。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項目依托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院......
《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公布了人類Y染色體的組裝和分析,Y染色體也是最后完成全測序的人類染色體。這項全球1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研究填補了當前Y染色體參考的諸多空白,帶來了對不同人群演化和變異的見解......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
冷凍軟X射線斷層掃描(Cryo-SXT)是研究細胞超微結構的強大方法,可提供數十納米范圍的分辨率和膜結構的強烈對比度,無需標記或化學固定。較短的采集時間和相對較大的視場導致快速采集大量斷層圖像數據。將......
核糖體是細胞內的最豐富細胞器之一,負責將mRNA翻譯為蛋白質,是很多小分子藥物的作用靶點。核糖體在體外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在人體細胞翻譯活躍過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大多數的癌癥都會表現出非整倍性,但其在腫瘤發生中的功能性意義卻是頗具爭議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上題為“Oncogene-likeaddictiontoaneuploidyinhum......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科學家首次將細菌產生的毒素編碼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并將含有這些分子的納米顆粒直接遞送給癌細胞,使癌細胞產生毒素,最終自殺,自殺率約為50%。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治療診......
細胞代謝為生命過程提供能量。同時,代謝物可共價修飾蛋白質來發揮信號傳導功能。雖然許多代謝物在代謝通路中的作用廣為人知,但它們介導細胞信號調控的功能有待探索。酮體(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羥基丁酸)為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