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1-07 18:35 原文鏈接: 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的診療分析

    聽神經瘤是主要起源于前庭神經鞘膜施萬細胞的顱腦常見腫瘤,占橋小腦角區腫瘤的80%~90%。大型聽神經瘤壓迫周邊腦組織造成繼發性腦積水,最終危及病人生命。目前,對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的治療尚無規范指南。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2013年1月-2019年6月收治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21例,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并探討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的診療策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頭顱MRI診斷為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基礎疾病不能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治療病人。共納入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齡16~74歲,平均52.5歲。病程時間1d~10年。

     

    1.2聽神經瘤的診斷及分類

     

    病人術前均行頭顱MRI檢查,并在軸位MRI經內聽道層面,測量橋小腦角池內聽神經瘤的最大直徑。根據聽神經瘤Koos分級進行分類:1級腫瘤局限于內聽道;2級腫瘤侵犯橋小腦角,直徑≤20mm;3級腫瘤占據橋小腦角池,不伴腦干移位,直徑≤30mm;4級巨大腫瘤伴有腦干移位,直徑>30mm。本組聽神經瘤最大直徑30~67mm,平均42.9mm;Koos分級3級3例,4級18例;實性聽神經瘤3例,囊性聽神經瘤18例。

     

    1.3腦積水的診斷及分類

     

    頭顱CT或MRI提示兩側側腦室前角間最大距離與同一影像層面的最大顱腔之比(Evan's指數)>0.3即診斷為腦積水;影像學檢查提示第四腦室擴張診斷為交通性腦積水,第四腦室未擴張診斷為非交通性腦積水。本組非交通性腦積水19例,交通性腦積水2例。

     

    入院有腦積水癥狀13例,其中行走不穩8例,頭暈頭痛9例,排便障礙2例,認知障礙1例;其余8例因聽力下降、面癱等聽神經瘤癥狀入院,后根據影像學檢查診斷為繼發性腦積水。

     

    1.4治療方案

     

    病人均行枕下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取病側枕下乙狀竇后直切口8~10cm,顱后窩橢圓形骨窗5cm×3.5cm,上至橫竇,外側至乳突根部,暴露乙狀竇及橫竇交角,剪開硬腦膜,打通枕大池,釋放腦脊液,牽拉小腦,注意保護巖靜脈,三叉神經及上方外展神經,分塊切除腫瘤。腫瘤切除后常規腰大池引流。腦積水癥狀較重、形成腦疝時,先予以腦室外引流術,二期行聽神經瘤切除術。聽神經瘤切除后腦積水癥狀未得到緩解,甚至在隨訪期間加重時,考慮二期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所有病人手術后3~6個月內常規隨訪,并復查頭顱MRI。

     

    2.結果

     

    2.1聽神經瘤手術結果

     

    術后復查頭顱CT及MRI提示腫瘤均全切除。面神經解剖保留20例;術后面神經功能分級:House-BrackmanⅠ~Ⅱ級19例,Ⅲ~Ⅳ級2例。

     

    2.2腦積水手術結果

     

    1例以急性腦積水癥狀入院,予急診腦室外引流術。2例腫瘤切除術后3d內出現急性腦積水癥狀,予腦室外引流術;其中1例1個月后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腫瘤切除術后3~12個月行腦室-腹腔分流術3例。聽神經瘤切除術后腦室立即縮小10例,聽神經瘤切除加腦積水手術后腦室縮小5例,隨訪期間腦室縮小3例,腦室未見明顯縮小3例。1例病人入院診斷為非交通性腦積水,聽神經瘤切除術后復查頭顱CT提示第四腦室擴張,術后診斷為交通性腦積水(圖1)。

     1616054478495414.png

    以腦積水癥狀入院的13例病人中,出院前腦積水癥狀明顯緩解10例,隨訪過程中腦積水癥狀一定程度好轉3例;因聽神經瘤癥狀入院的8例病人隨訪過程中癥狀均明顯改善。

     

    2.3預后

     

    21例隨訪期間MRI提示無腫瘤殘留或復發表現,聽神經瘤和腦積水癥狀均一定程度改善。1例聽神經瘤切除術后術區出血,1例聽神經瘤切除術后幕上血腫,均行急診腦血腫清除術,癥狀好轉后至康復醫院進一步治療。

     

    3.討論

     

    聽神經瘤合并腦積水病人中絕大多數為非交通性腦積水,原因是聽神經瘤體積較大時,瘤體會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導致腦室擴張。部分病人術前檢查診斷為交通性腦積水(本組2例),其原因可能是聽神經瘤導致腦脊液蛋白水平升高,造成腦組織黏連及蛛網膜下腔炎癥等,最終引起腦脊液吸收障礙。

     

    本組1例病人術前診斷為非交通性腦積水,術后診斷為交通性腦積水,這種現象推測可能原因有:①病人的腦積水同時具有循環梗阻和吸收障礙兩方面因素;因此,當瘤體切除解除循環梗阻后表現為交通性腦積水。②病人屬于交通性腦積水,因為瘤體直接壓迫導致第四腦室未擴張,當瘤體切除后第四腦室轉變為擴張狀態。③病人屬于非交通性腦積水,因腦室長時間擴張導致順應性下降,當梗阻解除后,腦室難以復原,導致手術后第四腦室擴張。原則上不建議積極處理腦積水,本組大部分病人未行腦積水手術(15例),而腦積水癥狀能夠得到顯著改善,腦室縮小。因手術切除瘤體可以解除腦脊液循環障礙,同時降低腦脊液蛋白水平,減輕腦脊液吸收障礙程度,大多數繼發性腦積水在切除聽神經瘤后能夠自行緩解甚至痊愈。

     

    當腦積水影響到聽神經瘤手術進展時,應當積極治療腦積水。本組均采用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術,在手術過程中剪開硬腦膜后,因腦積水病人顱內壓通常較高,不利于術野暴露及術者操作。手術常規打通枕大池釋放腦脊液,降低顱內壓。1例病人術中顱內壓極高,小腦半球嵌頓骨窗邊緣疝出,予以穿刺側腦室枕角,緩慢放出腦脊液約30ml后,顱后窩壓力降低。

     

    1例病人以急性腦積水癥狀入院,表現為呼吸節律紊亂及進行性意識障礙,立即予以急診腦室外引流術,待病人條件允許后,二期手術切除聽神經瘤。腦積水病人腦室因長時間擴張導致順應性明顯下降,聽神經瘤切除后腦室難以快速恢復,同時顱內壓較術前降低,其病理生理過程與常壓性腦積水相似。此類病人腦積水手術療效無法評估,應先行腰大池引流或腰椎穿刺放液試驗,癥狀改善顯著者可考慮腦積水手術治療。

     

    本組3例病人腰大池引流后癥狀明顯改善,其中2例在聽神經瘤切除術后3個月內行腦室-腹腔分流術,1例病人因顱內感染推遲手術,1年后因腦積水癥狀反復加重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3例均治愈。并非在聽神經瘤切除術后腦積水癥狀均能有效緩解,部分病人癥狀甚至加重。本組2例在聽神經瘤切除術后3d出現急性腦積水表現,急診予以腦室外引流術后病情好轉,其中1例病人在術后1個月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腦積水加重的原因推測是手術操作對周圍腦組織的牽拉及損傷,導致術后腦組織水腫加重,腦脊液循環較術前進一步受限,最終導致急性腦積水。針對腦積水加重病人,采用腦室外引流術緩解急性期癥狀,常規引流管放置3~7d后拔除,并根據病人癥狀決定是否予以腰大池引流或腰椎穿刺治療,度過腦水腫高峰期后定期隨訪腦積水程度,謹慎選擇腦積水分流手術治療。本組2例在聽神經瘤切除術后出現顱內血腫,1例術后第2天術區出血,該例聽神經瘤瘤體較大,長期壓迫周邊腦組織,手術中的分離及牽拉損傷可能是術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1例術后頭顱CT提示病側額顳部硬膜下血腫,急診予以腦血腫清除術,術中可見左額極及額上回向矢狀竇回流的2根靜脈明確斷裂出血,其原因為聽神經瘤切除術過程中顱內壓快速降低,腦組織出現移位導致靜脈撕裂出血。因此,在聽神經瘤手術治療過程中不可過分追求降低顱內壓,尤其在術中打通枕大池、腦室穿刺以及術后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時,務必緩慢釋放腦脊液,梯度降低顱內壓。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