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外籍青年科學家J. Botting博士和L. Muir博士近年來致力于英國威爾士奧陶系特異埋藏化石研究,并且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最近他們的研究則對該生物群的生態組合作出了定性的描述。研究發現,通常被認為是以三葉蟲為主的該奧陶紀生物群落,根據他們新的統計方法得到的結論卻是以腕足、海綿、古蠕蟲和棘皮動物為主的生物群落。這種新方法可望對古生物統計學及生態學研究作出新貢獻。
Botting博士和Muir博士還在該文中報導了迄今最古老的海參化石。棘皮動物是海底常見的高等無脊椎動物,特征為外皮堅硬且多刺。現生棘皮動物可分五個綱:海百合綱、海星綱、蛇尾綱、海膽綱和海參綱。現存棘皮動物屬種的起源大多數可追溯到四億多年前奧陶紀時期(488-443 Ma),在奧陶紀生命大輻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眾多的化石證據。唯獨海參因為它的礦化骨板不發達,僅有許多很小的骨片埋沒于皮膚之下,難以保存為化石,因此完整的海參化石是所有現生棘皮動物種類中最稀少的。此次報道的最古老且完整的海參化石的新發現對研究棘皮動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項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外籍青年科學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項目百人計劃的聯合資助。
迄今最古老的海參化石
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消息,2024年10月11日15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東校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議宣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候補委員常進院士(844校友)履新接任中國科......
得益于微小的尺寸,微型機器人及驅動器在醫療應用領域具有無創安全的優點,應用前景較大。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和香港城市大學展開合作,制造,相關研究結果以卷首封面(Frontispiece)發表......
著名物理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廈門大學原校長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日22時50分在廈門安詳辭世,享年98歲。1......
據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訃告,著名物理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廈門大學原校長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偉偉團隊針對當下世界主流商業化用于探究大氣二次生成的氧化流動管(potentialaerosolmass-oxidationflowreactor,PAM-OFR)......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倪思潔高雅麗“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嗎?”“就在我頭頂。”2023年9月21日,在“天宮課堂”第四課上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桂海潮指著身邊的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柜說與此同時中國科學......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科研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的綜合地質地理科學考察活動圓滿結束,進入了后期的總結研究階段。本次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星重”620公斤、“載客”約20位,兩年前的7月27日,“創新X”衛星發射升空。作為世界首創的太空“科學航班”,它在取得一大批亮眼科研成果、完成44項新技術在軌驗證后,仍在“超齡”服役,不斷傳回觀測......
9月10日,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公開發布《關于在科研活動中規范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誠信提醒》(以下簡稱《誠信提醒》),對中國科學院科技人員和學生進行提醒。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