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7-06-23 14:00 原文鏈接: 北京環保局環境監測總站主任:下個5年空氣能更好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北京PM2.5”,有超過1000萬個相關結果。其中第一個結果是“空氣質量指數:76(良)”,下方有一行小字:“環境監測總站6月20日22時更新”。

      環境監測總站,全稱叫“北京環保局環境監測總站”,就是市十二次黨代會代表李云婷的工作單位。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并擔任著該站的主任,李云婷每天接觸最多的內容就是空氣質量數據。

      長期與公眾最關心的大量空氣質量數據打交道,讓李云婷的語言表達格外謹慎。她說,知道工作中所發布的內容對公眾和管理部門都很重要,因此她希望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客觀的,可以反映實際情況,既不夸大,也不含糊。

      說到自己的具體工作內容,李云婷顯得非常自信和篤定。對于有人把其他渠道的監測數據與“官方發布”做對比,李云婷言簡意賅地說:“我們的數據是沒有問題的。”

      正在召開的市十二次黨代會上,李云婷作為一名基層一線黨員代表參加了大會及分團討論。對于市委工作報告中總結的“PM2.5年均濃度2016年比2012年累計下降23.7%”,李云婷表露出了難得的感性:“很多人都在為PM2.5濃度下降努力,希望這些辛勤勞動可以有所反映。”

      對于未來五年“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的目標,李云婷也有同樣的期待:“在冬奧會舉辦的時候,也就是下一個五年的收官之時,空氣可以更好,PM2.5可以實現持續下降。”

      對話

      談PM2.5數據公開

      “沒想到關注度如此高”

      北青報:北京成立PM2.5監測數據公開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李云婷:2012年建設PM2.5監測網,從單點監測到35個點試運行,發布測試數據,2013年1月1日的數據正式發布。公開的時候很果斷,當時就說建好監測點試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就開始公布。

      北青報:開始公開后,工作狀態是不是發生了很大變化?

      李云婷:以前對重污染沒有量的概念,所以公開后公眾和媒體都非常關注。工作狀態有很大的變化,但整體還是適應的。比如此前解讀數據、解答公眾疑問、構思如何開展北京市的監測等等,這些變化是逐漸發生的,大家也逐漸適應了。

      北青報:公開初期有哪些困難?壓力大嗎?

      李云婷:2013年1月正式公開后,就遇上了重污染。當時沒有想到公眾會對PM2.5這么關注,公布數據的網站因為訪問量激增崩潰了,就趕緊修復網站,這是當時沒有預料到的。

      當時也是全市同一時間第一次了解到重污染天氣下公眾的反應是什么樣,媒體接待量也比較大。對我們來說,比較著急。倒不是因為媒體壓力或者公眾壓力,而是因為污染重,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緩解。

      談PM2.5數據變化

      “過去五年在波動中降低”

      北青報:PM2.5數據監測站是什么樣的?有多少人在負責監測?

      李云婷:監測站很簡單,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集裝箱,白色的,上面有監測的采樣頭,周圍有圍欄。發布數據日報加上子站運維,有六七十人。

      北青報:這幾年的數據變化如何?

      李云婷:從2012年研究型監測開始,到現在2017年過去了一半,這五年中,PM2.5的變化曲線整體是在波動中下降。波動在這幾年中一直都有,同時也在下降,下降的幅度在逐年增大。相同的氣象條件下,這幾年的濃度比前幾年要低一些。

      北青報: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數據變化是哪一次?

      李云婷:去年。去年頭九個月,空氣質量非常好,下降幅度都在兩位數以上,大家也松了口氣,比較樂觀。但是從采暖季開始,甚至到今年1月份,數據開始不斷反彈,讓我們很揪心。

      最終,數據同比又回到了一個理性而穩定的變化狀態。這就讓我們認識到,氣象條件在不同階段會有波動,確實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遇上極端氣象條件,北京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家也在思考,也都在找原因,還有哪些污染源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等問題。

      談PM2.5與未來五年

      “希望未來每年都有降幅”

      北青報:對于報告中寫的“未來五年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結合您的工作,您有哪些想法?

      李云婷:改善空氣質量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做好數據支撐,提供更精細化的數據分析、更精細化的結論、更精細化的日報。希望通過加密時間空間監測能力,找到更精細的成因,進行污染源解析,比如秋冬季和夏季是不是有區別,南邊和北邊是不是有區別。

      北青報:您對未來五年PM2.5的數據有哪些期待?

      李云婷: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數據下降,而且是明顯下降。這次市委工作報告中也寫到了,2016年比2012年累計下降23.7%,未來五年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的確,可以看到這個工作系統內部,包括全市很多部門都在配合為PM2.5濃度下降而努力,真的希望每年都能下降,讓大家辛勤的勞動有所反映。

      未來的話,冬奧會的時候,正好是下一個五年的收官之年,希望那時的空氣更好。

      談PM2.5監測與生活

      “看到重污染天氣我們也著急”

      北青報:對PM2.5經常有一些說法,比如健康方面的影響、PM2.5的分析之類的,你們怎么看?

      李云婷:我們首先會對這些內容進行研究,然后嘗試聯系發布者進行溝通,因為發布這些內容的人一定也是關心PM2.5的人,甚至是也有過一定研究的。關于PM2.5的內容,我們還有很多需要研究學習的。

      北青報:PM2.5受關注度很高,發布這樣的數據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誤解,包括公眾的抱怨之類的,會不會感覺委屈和被誤解,畢竟你們只是監測,污染不是你們造成的。

      李云婷:沒有想那么多,重污染天氣的時候跟大家一樣,我們也很著急,心情也不好,對公眾的反應我們都能理解。跟每一位普通老百姓一樣,重污染天氣我也讓孩子做好防護之類的。

      談PM2.5數據“被對比”

      “我們對自己的數據很自信”

      北青報:網上經常看到有人發布一些其他渠道的空氣質量數據,比如來自某個APP,或者網友自己買的手持監測設備,你們如何看待?

      李云婷:北京正式渠道或者媒體發布的數據,都是來自我們的監測。我們的數據有專門的作用,比如為公眾服務,為管理提供支撐,所以我們要保證它的質量,監測中用的都是國家標準和方法。有些APP轉載的是我們的數據,手持的設備確實沒有關注過。

      北青報:那你們會下載手機APP或者買其他設備來監測嗎?

      李云婷:會下載APP來看看他們的發布方式,有些很值得學習。但沒有買過其他設備,我們對自己的數據很自信。

    相關文章

    工信部發布新公告,快看看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都有哪些?

    2023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3年符合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該名單按照《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制造行業(污水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

    上半年全國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至6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至Ⅲ類)斷面比例為87.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

    全國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工作會在寧波召開

    按照生態環境部工作安排,為更好地推進全國六大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業務工作及能力提升,2023年7月6日,由生態環境部監測司組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承辦,浙江、上海、廣東、遼寧、四......

    核污染水如何處置?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作出回應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就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答記者問。問: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您怎么看?答:外交部發言人已經代表中國......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加強輻射環境檢測,踐行“一線工作法”

    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近日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學思想”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赴秦山核電科技館開展現場學習。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

    想監測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嗎?這種傳感器可做到這一點

    用于監測極端環境的傳感器需要在高溫和惡劣的條件下提供可靠的測量。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壓電傳感器,可以在噴發的巖漿(地球上最熱的熔巖類型)的溫度下工作。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國防--所有這些極端......

    首個4D打印軟體機器人!

    意大利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穎的4D打印的可生物降解的軟體機器人,其形狀像一顆種子,能隨著濕度的變化而改變形狀,并能在土壤中航行。該設備作為監測環境的一種新方式具有很大的潛力。4D打印是使用3D打印技術......

    7500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意向采購部分城市點位儀器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23年0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布,對部分國控城市的點位儀器設備更新,需采購環保監測設備,總預算金額達7500萬元。......

    376萬元!蘇州市環境監測站采購實驗室儀器設備

    近日,蘇州市環境監測站發布《蘇州市環境監測站關于市監測站2022年購置實驗室儀器設備(分臺(套)購置)項目》公告,預計花費近376萬元采購實驗室儀器設備。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名稱:市監測站2022年......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