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1-26 11:08 原文鏈接: 別再錯怪骨質增生了

       頸椎增生、腰椎增生、膝關節增生、足跟增生……貌似人體有骨頭的地方,就可能出現增生。而一旦被檢查出骨質增生,我們習慣性地就將疼痛與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可事實上,骨質增生真的就是疼痛的代名詞嗎?武漢協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波的觀點是:骨質增生與疼痛之間存在一定關系,但絕大多數疼痛與骨質增生沒有關系。骨質增生不是疼痛的因,疼痛也不是骨質增生必然的果。

      為關節“維穩”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它是機體為了穩定關節,恢復新的受力平衡所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當關節新的力學相對平衡建立后,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而當關節失衡時,骨質增生將再次履行其“修補工”的職責,尋找新的平衡和穩定機制。

      “這就好比同樣兩棵樹,一棵在風平浪靜的環境里生長,另一棵生長在風雨交加的環境中,幾年之后,你將兩棵樹連根拔起,就會發現,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樹根要遠遠比風平浪靜環境下生長的樹根茂密,樹根長度也大大增加,這是因為它需要更多、更長、更茂密的樹根才能保持平衡。”張波說。

      同理,隨著年齡增長,不良生活姿勢、運動損傷等都會使人體的關節和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使關節、脊柱、肌肉的力學平衡遭到破壞,出現關節和脊柱的不穩定,而為了重新維持關節的穩定,人體的關節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接觸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達到平衡狀態。

      極少數需要手術

      既然骨刺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何會引起疼痛呢?

      張波告訴記者,大部分情況下,人體對細小的骨刺并沒有不適感,只有當進行影像學檢查后才會發現存在骨刺。“只有當骨質增生發生后,關節使用次數繼續增加,就可能會導致構成關節的各種組織出現老化、發炎等反應,而這些反應就會導致關節周圍的組織受到刺激或壓迫,引起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癥狀,這個時候骨刺就需要治療了。”

      通常骨刺最常見的部位是人體負重的大關節,比如膝關節、頸腰椎、腳跟骨等部位。相比其他部位,這些關節部位需要手術治療的幾率比較高。

      “但也只有極少數人在產生骨刺的同時,伴有對其周圍組織的壓迫或刺激,引起了臨床癥狀才需要治療。這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張波提醒,即便通過手術被動“磨掉”骨刺,機體也會因為修復需求而繼續生長骨刺。

      那么,是否有藥物能消除骨刺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張波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骨刺的本質上就是骨質,并不是其他必須清除的病變物,不需要專門用藥消除。”

      而臨床上,針對骨刺的藥物多數都是為了緩解癥狀,比如非甾體消炎藥、保護關節軟骨藥物、活血化瘀藥物等。此外,針灸、推拿、中藥外敷等方式也能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

      重在預防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減少骨質增生發生呢?

      張波給出的建議是:第一,適當補鈣。骨質增生是機體對骨質疏松的一種代償,本應進入骨骼內部的鈣沉積修補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從而形成骨刺。輕度骨質疏松患者應堅持每天高鈣飲食,比如:奶制品、海產品、堅果等;而中重度骨質疏松患者,則需要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第二,保持正確姿勢,適當運動。避免長時間面對電腦,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女性朋友少穿高跟鞋,睡覺時盡量用矮枕頭或者健康枕,避免久坐和久站。適當的活動,特別是關節的正確運動,以增加關節腔內的負壓,有利于關節液向關節軟骨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刺的發生。

      第三,控制體重。體重超標會增加關節的負擔,使得關節軟骨過度受損,引起骨刺。同時,體重的增加并沒有使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維持關節穩定的組織增多,這就會導致關節的穩定性減弱,容易發生拉傷、扭傷等,也能誘發骨刺。

      “所以,等你再看到診斷結論上‘骨質增生’四個字的時候,千萬不必驚慌,也不要被廣告忽悠了。”張波說。

    相關文章

    新研究為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臨床治療開辟新方向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勁松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吳旭東團隊聯合攻關,發現一種靶向PRC1.1復合物(Polycombrepressivecomplex1.1)的小分子抑制劑i......

    哺乳小鼠體內的這種激素有望治療中國科學報

    動物在正常哺乳期可能出現骨質疏松癥狀,這是因為骨骼中的鈣被剝離以支持乳汁產生,從而導致骨量和骨密度降低。但近日一項在小鼠身上開展的研究發現,在哺乳期,大腦會釋放一種激素,引發額外的骨骼形成,幫助減輕骨......

    科學家發現骨質疏松可加速認知功能衰退

    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郭保生、教授蔣青團隊與教授石云團隊發現了骨腦軸代謝紊亂加速病理狀態下認知功能損傷的新調控機制,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骨質疏松可加速認知功能衰退,為臨床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等提供新思路。日前......

    中國居民對骨質疏松癥認知不足

    “我國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高達8.1%,按人口為14億進行估算,我國骨關節炎患者約有1.1億人,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但我國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檢測率亟待提高。”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主任......

    科學運動——對骨質疏松患者的忠告

    許多被確診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都恐懼運動,認為運動會增加骨折的風險。事實上,這種擔憂大可不必。規律及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和骨骼質量,并提高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反而能夠減少患者出現摔倒和骨......

    研究顯示京滬等地骨質疏松患病率較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23.shtm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陳靜)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高,極易繼發骨折,致死......

    打噴嚏都能骨折?遠離骨質疏松危害,這點千萬要注意……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說起骨質疏松,老年朋友特別關注。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近三成患有骨質疏松癥 。這個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除了老年人,還有哪些人群需要特別關注?骨質疏松癥......

    我國學者在骨質疏松癥發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皮膚角質細胞分泌胱抑素-A(Csta)調控骨代謝的作用模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172507、81700783、81991511)等資助下,南方醫科大學黃彬團隊在骨質疏松癥發生機制方......

    新研究揭示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謝黎煒團隊聯合廣州中醫藥大學周經緯教授團隊,利用多技術平臺聯合分析結合揭示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組合化學與高通量篩選》(Combinatori......

    研究顯示:高血壓可能加速骨骼老化

    當地時間7日舉行的2022年美國心臟協會(AHA)高血壓會議上公布了一項新研究,當在年輕小鼠中誘導高血壓時,它們的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癥相關的骨損傷與老年小鼠相當。這一發現或有助于研究人員識別在人類骨骼......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