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微環境的改變與許多生理、病理過程密切相關,發展非侵入性熒光探針以監測細胞內生物分子含量或生理參數的微小變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和醫學價值。然而,目前大多數胞內熒光分析方法只提供非定量的熒光成像,其靈敏度和精確度都難以達到實際監測需求。
圖1 基于雙激發比率型上轉換熒光(UCL)的胞內檢測示意圖:(a) 980/808 nm雙激發比率型UCL探針的組成和待分析物ClO-猝滅敏化上轉換發光機理;(b) 從染料到上轉換納米顆粒(UCNPs)的能量傳遞過程;(c) 探針對胞內ClO-的比率型檢測。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青促會等的支持下,首次提出近紅外雙激發比率型上轉換策略實現細胞內生物分子的精準檢測。該團隊發展了一種聚合物F127包覆的水溶性染料敏化稀土上轉換熒光探針,利用近紅外染料IR808到Yb/Er共摻NaGdF4上轉換納米顆粒的高效能量傳遞和低背景熒光信號,實現808nm激發下對次氯酸根(ClO-)的超靈敏檢測,檢測限低至16.1nM(圖1)。同時以980 nm激發的上轉換發光作為參比信號,減少了細胞內復雜環境及探針分布不均等引起的檢測偏差。通過設計新型的近紅外雙激發共聚焦顯微鏡系統,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對活細胞MCF-7中內源性和外源性ClO-的精確定量分析(圖2)。該雙激發比率型檢測策略可通過改變近紅外染料的響應基團,拓展到各種胞內生物分子的檢測,為活細胞生理過程監測和疾病診斷提供重要工具。相關結果9月24日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在《先進科學》雜志(Adv. Sci. 2019, 1901874. DOI: 10.1002/advs.201901874)。
圖2 (a) 近紅外雙激發共聚焦顯微系統的光路結構示意圖;(b) 探針標記的MCF-7細胞經過不同濃度ClO-(0、0.5、1和2 μM) 孵育后,在808 nm激發下的UCL光譜;(c) 雙激發UCL比值(UCLex808/UCLex980),通過對圖(b)對應的在980 nm激發下540 nm發光強度的歸一化計算得到;在不同UCNPs濃度下,UCLex808 (d)和UCL比值(e)對ClO-的濃度依賴曲線;(f) ClO-在活細胞內標準曲線的建立和精確定量;黑點為圖(e)中UCL比值的平均值;紅點(1)-(4)分別為細胞經過0、0.5、1和2 μM ClO-孵育后的UCL比值。
5月26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2025年度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項目申報指引》。該項目面向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場景,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環節,形......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申請審核結果公示(2025年第6號),同意了蘇州淦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熔解曲線......
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滿45天,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獲悉,已經有至少6家企業拿到了商務部發放的稀土兩用物質出口許可證件(下稱“稀土出口許可證”),另有多家上市公司......
4月30日,神舟十九號飛船攜空間站第八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返回地球。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雷曉華研究員團隊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人多能干細......
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英國媒體爆料稱,美國計劃加大深海開采金屬結核,進行替代。美擬囤積海底金屬應對稀土稀缺據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兆超、副研究員喬慶龍團隊提出基于氮雜環丁烷甲酰胺的熒光配體偶聯策略,在同一分子框架內一體化實現了熒光探針亮度提升以及與靶向配體多樣性偶聯,為活細胞超分辨熒光成......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細胞生物學研究。從高分辨率成像到細胞行為動態分析,AI技術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的精度與效率,同時隨著AI與生物學、醫學等學科的深度融合,其在細胞研究中的應用正不斷突破邊界,......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5〕5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
描述疾病相關細胞的空間分布對于理解疾病病理學至關重要。近日,西湖大學楊劍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Spatiallyresolvedmappingofcellsassociatedwithhum......
灣區再添"國之重器"3月25日,總投資逾30億元的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