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11-08 15:18 原文鏈接: 創新藥為糖尿病治療提供新方向

      “糖尿病雖是慢性疾病,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很容易出現心臟疾病、中風等并發癥,導致患者行動不便,甚至死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數據統計顯示,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298億,位居全球第一,而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僅有49.4%血糖達標。因此,我國糖尿病管控形勢依然面臨著胰島素起始治療時機晚、患者恐懼注射、低血糖、體重增加、治療方案復雜、依從性欠佳等問題。

      2型糖尿病作為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病程的進展,血糖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控制高血糖的治療強度一直備受業內關注。

      利好的消息是,10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準了諾和諾德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糖尿病領域創新藥物——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諾和益的上市申請,成為國內目前唯一獲批的基礎胰島素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注射液,適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和運動基礎上聯合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改善血糖控制,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并順利在此次第四屆進博會上亮相。

      據悉,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由德谷胰島素和利拉魯肽組成,突破性融合了德谷胰島素與利拉魯肽的雙組分優勢,機制互補,多靶向作用于2型糖尿病多項病理生理機制,一天注射一次,強效控制全天血糖。此前的全球臨床3期研究項目(DUAL項目)研究顯示,該注射液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高達89.9%,降低低血糖發生風險且體重獲益明確。

      中國3期隨機研究DUAL I也證實,對于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HbA1c,同時低血糖風險低,患者體重增加更少,每日胰島素注射劑量更少,與全球3期研究結果一致。

      目前,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被寫入國內外多個糖尿病指南。《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提到,GLP-1RA 與基礎胰島素的復方制劑如甘精胰島素利司那肽復方制劑、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在胰島素使用劑量相同或更低的情況下,降糖效果優于基礎胰島素,并且能減少低血糖風險,避免了胰島素治療帶來的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美國 2021 版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指出,GLP-1RA 與基礎胰島素聯用在降糖的同時,也能減少體重增加和低血糖風險的發生。

      此前,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先后獲歐洲藥品管理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專家表示,基礎胰島素與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聯合治療為糖尿病治療提供了全新方向。


    相關文章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應”細胞發現

    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謎團又邁出了一步。他們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組特殊的“第一反應”細胞,這些細胞對于觸發血糖反應至關重要。相關論......

    無論遺傳風險高低,健康飲食定期運動都能預防糖尿病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東芬蘭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證實,即使具有高遺傳風險的人群,健康飲食和定期運動也可降低其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相關論文發表......

    糖尿病患者更適合吃哪種豆?南昌大學團隊給出參考答案

    近日,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聶少平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食品與功能》發表封面文章。基于豆類的飲食因其在對抗與飲食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方面的潛力而備受關注。然而,集中在豆類的消化和酵解特性......

    乳酸通過H3K14la/KLF5途徑驅動糖尿病腎病的上皮間質轉化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化最具破壞性的并發癥之一,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腎纖維化是DKD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報道,來源于上皮細胞的活化肌成纖維細胞明顯降低E-cadhe......

    光如何影響人體的血糖平衡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光如何影響人體的血糖平衡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不規律睡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定的睡眠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相關論文17日......

    不規律睡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定的睡......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應”細胞發現

    應用光遺傳技術,研究人員觀察到斑馬魚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

    NatImmunol|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病毒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