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6-08 10:12 原文鏈接: 關注珊瑚礁生態系統海底“植樹造林”正在進行

    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中國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我國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多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提高。

    海底“植樹造林”正在進行

    在廣西潿洲島,海面之下,一場特殊的“造林”行動正在進行。當地科研人員下潛到海底,將拆分好的珊瑚斷枝捆綁在礁石上,等待其生長。通過水下攝像機可以看到,不遠處的人工礁盤上,已經長出了不少新生珊瑚和貝類藻類。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護與修復創新團隊成員 藍軍南:我們這次種的珊瑚苗其實跟陸地上植樹造林是很相似的,但是我們會根據珊瑚礁區的不同底質和海境來采取不同的種植方式,讓它們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很連貫的珊瑚生境。

    此前,因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這片區域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從2013年開始,科研人員就開始在這片海域進行珊瑚培育。近年來,他們在潿洲島建設珊瑚苗床200個,培育珊瑚20萬株,修復潿洲島8公頃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使修復區海域珊瑚覆蓋率提高了3.6%。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護與修復創新團隊成員 林明晴:在苗床的周圍,我們發現了許多小個體的鹿角珊瑚,這也是證明海域環境變好的一個有力證據。也是自然恢復的一個有力表現。

    保育館里“養珊瑚” 培育更強環境耐受性

    除了在海底種植珊瑚以外,珊瑚科研團隊還嘗試著將珊瑚斷枝從海底采集回來,在實驗室里培育珊瑚苗。

    那么在脫離海底水環境的情況下,能否讓珊瑚物種重獲生機呢?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里的珊瑚保育館,是國內首個室內大規模珊瑚活體培育的實驗室。館內擺放著的大型玻璃透明缸體,就是珊瑚物種們臨時的“家”。

    這里培育有一百多種珊瑚,它們形狀各異,姿態萬千。科研人員告訴記者,珊瑚對生長環境極為敏感,要想成功養殖珊瑚個體,缸內的溫度、光照甚至水里的微量元素都要嚴格把控。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及廈門大學聯培博士 王啟芳:因為珊瑚體內共生了很多蟲黃藻,蟲黃藻是可以幫助珊瑚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我們實驗室對光照進行模擬,像缸里還配備了一些造浪系統、模擬水流,水流就是珊瑚可以攝食的關鍵因素;我們還有一個蛋白質分離器,來穩定缸里面的水質。

    目前,照顧珊瑚“寶寶”的科研人員有十幾位。他們希望能夠培育出具有更強環境耐受性的珊瑚個體,用于野外的珊瑚礁生態修復當中。

    我國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持續好轉

    珊瑚礁占全球海域不足0.2%的面積,卻養育了超過四分之一種類的海洋生物,因此它對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采取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根據最新監測結果,我國多個珊瑚礁生態系統均處于健康狀態。

    最新監測結果顯示,雷州半島西南沿岸,海南東海岸和西沙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處于健康狀態,活珊瑚種類數和珊瑚礁魚類較上年明顯增加,健康狀況持續好轉。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除了采取立法,建立珊瑚礁保護區等措施外,人工修復也成了恢復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有利手段。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護與修復創新團隊成員 駱雯雯:我們國家提倡“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首先是對一小片一小片小規模的海域進行修復,然后再由這些小片的海域通過自然的力量帶動整片海域恢復起來。

    相關文章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7省(市)工作有成效,仍存問題待整改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多項重要方案與標準獲審議通過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十大進展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

    保護珊瑚礁可考慮“生態替代”

    《自然·氣候變化》期刊29日發表了三篇文章,來自美國野生生物保護協會等機構的科學家探尋了人類如何保障珊瑚礁未來安全的不同方法。其中一篇評論文章中,科學家指出,珊瑚礁正因持續的氣候變化岌岌可危,還需要做......

    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全面投入使用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以下簡稱若爾蓋站)在紅色草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全面投入使用。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高寒濕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區,也是我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

    光合組織領導人大會召開,公布多項生態合作舉措

    7月23日,“共啟AI豫見未來”2024光合組織領導人大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光合組織伙伴齊聚一堂探討計算產業發展未來,并深入了解河南相關產業基礎、營商環境及政策扶持。會上,光合組織公布多項生態......

    財政部下達250億+億資金助力生態環保,大氣、水、污水等各省市如何分配?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4年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農村環境整治等,預算分別為109億、87億、41.065億、20億。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黑龍江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進會議以案為鑒扎實推進督察整改

    黑龍江省近日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進會議。副省長余建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切實增強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的責任感緊迫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省期間重要......

    用好我國亞熱帶區域這塊農業發展寶地

    6月24日,為期4天的第四屆亞熱帶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湖南長沙落幕。這場5年一辦的國際會議,匯聚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位參會代表,交流、分享生態系統服務與農業......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