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中藥及針灸治療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在急性期(1~2周)不宜用強刺激如針灸等治療,待急性期后可以采用針灸治療。中藥中活血化瘀藥物對于改善面神經微循環有輔助作用。中藥中的清熱解毒藥物亦可用于對抗病毒。
(2)熱敷、理療、面部按摩等在急性期可采用溫熱療法、磁療或電磁療法、超短波或微波、激光和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等輔助治療。恢復期可采用物理治療如肌肉按摩及訓練。面肌痙攣者可用鎂離子導入、痙攣肌肉運動點阻滯療法如注射苯酚溶液、肉毒桿菌毒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