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敏抗原劑量的確定一般而言,在一定的范圍內,抗原的濃度與試驗的敏感性呈正比,超過這個范圍,再增加抗原,敏感性不會再提高,而且過大,有時會引起非特異性凝集。當采用一種新的抗原時,必須經過試驗,選擇適當的抗原致敏濃度,即把抗原稀釋成幾個不同的濃度分別致敏紅血球。再用這些致敏紅血球分別與標準陽性血清進行試驗,與標準陽性血清呈最高滴度的陽性反應的最小抗原劑量,即為該抗原的單位計量。致敏時,根據不同的抗原,可采用2~4個單位計量進行致敏。
2.致敏方法各種抗原的致敏方法大致相同,一般蛋白質的致敏方法如下:
所需濃度的抗原1份
pH6.4PBS液4份
2.50%的鞣化紅血球懸液1份
混勻,置37℃水浴30min,離心,沉淀后,以2.5%兔血清生理鹽水洗滌1次,懸浮于1份兔血清生理鹽水中。
3.影響紅血球致敏的因素
⑴要有高純度或高效價的抗原或抗體。
⑵被致敏抗原或抗體的適當劑量和濃度。如抗體一般以μg/ml IgG為宜。抗豬瘟IgG一般用80μg/ml~160μg/ml,抗口蹄疫IgG 20μg/ml~40μg/ml,抗豬水泡病IgG 130μg/ml~160μg/ml,抗豬肺疫IgG 30μg/ml ~40μg/ml,抗豬弓形體20μg/ml~40μg/ml,抗原一般用0.2mg/ml~1mg/ml。
⑶pH:除雞卵蛋白采用4.6~5.1外,其它通常采用5.6~6.4,高于7.2或低于4.6均可使紅血球發生自凝。
⑷致敏溫度:一般為37℃,范圍是20℃~40℃。
⑸致敏時間:一般采用30min為最適時間,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重復性。也有采用60min。時間過長,會造成紅血球的形態不整,反應結果紊亂等。
⑹血球濃度:一般為1%,范圍為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