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群鏈球菌也稱化膿性鏈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是感染常見的病原菌之一。
1.致病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⑴細胞壁成分
1)脂磷壁酸(LTA):與M蛋白共同組成A群鏈球菌的菌毛結構,增強對細胞的粘附性。
2)M蛋白:是A群鏈球菌細胞壁中的表面蛋白質成分,有近100個血清型。
①有抗吞噬和抵抗殺菌作用;②與心肌,腎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與某些超敏反應性疾病發生有關。
3)肽聚糖:有致熱,溶解血小板等作用。
4)細胞壁受體:有利于細菌粘附宿主細胞。
5)F蛋白:能與上皮細胞表面的纖維粘連蛋白結合,以利于細菌在體內定植。
⑵外毒素類
1) 致熱外毒素: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由攜帶溶原性噬菌體的A群鏈球菌菌株產生,耐熱,有抗原性,有A,B,C三個血清型。
2) 鏈球菌溶素:有溶解紅細胞,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作用。根據對O2的穩定性分為兩種:
●SLO:絕大多數A群菌株能產生SLO,是一種含-SH基的蛋白質。
1)對氧敏感,遇O2時失去溶血活性。
2)對多種細胞有毒性作用,對心肌有急性毒性作用,可引起心跳驟停。
3)抗原性強,SL0抗體可阻止SLO的毒性作用,風濕熱患者該抗體滴度較高,活動性病例升高更為顯著,一般其效價在1:400以上,因此,測定其含量可作輔助診斷。
●SLS:多數A,C,G群鏈球菌產生。鏈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菌落周圍的β溶血環就是由這種對O2穩定的SLS所致.無抗原性。
⑶侵襲性酶
1) 透明質酸酶: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易于在組織中擴散。
2)鏈激酶(SK):能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酶原轉化為纖維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于病菌在組織中擴散。臨床上用重組的鏈激酶治療急性心梗效果較好。
3) 鏈道酶(SD):能降解膿汁中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膿汁稀薄,利于病菌擴散。現已將SK,SD制成酶制劑,臨床上用以液化膿性滲出物,以利于抗菌物藥物的治療。
2.所致疾病
A群鏈球菌可經空氣飛沫,皮膚傷口和污染食品等多途徑而感染,引起以下三種類型疾病:
⑴化膿性感染
1)皮膚皮下組織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癰,膿皰瘡等。
2)其他系統感染:扁桃體炎,咽峽炎,鼻竇炎,中耳炎等。
⑵中毒性疾病 猩紅熱,鏈球菌毒素休克綜合征。
⑶超敏反應性疾病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