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帶劑的選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歸納起來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而:
⑴充分了解被萃取物的性質及所處環境。
被萃取物的性質包括分子結構、分子極性、分子量、分子體積和化學活性等。了解被萃取物所處環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指導夾帶劑的選擇。例如:DHA分布于低極性的甘油脂、中極性的半乳糖酯和極性很大的磷脂中,且主要存在于極性脂質中,所以要提取其中DHA必須提取出各種極性的脂質成分,進而可以確定合適的夾帶劑。
⑵綜合夾帶劑的性質(分子極性、分子結構、分子量、分子體積)和被萃取物性質及所處環境進行夾帶劑的預選。
對酸、醇、酚、酯等被萃取物,可以選用含-OH、C=0基因的夾帶劑;對極性較大的被萃取物,可選用極性較大的夾帶劑。
⑶實驗驗證。
確定因素有夾帶劑的夾帶增大效應(以純CO2萃取為參照)和夾帶劑的選擇性,統稱為夾帶劑的夾帶效應。臧志清等在超臨界CO2萃取紅辣椒夾帶劑的篩選研究中對此做了詳細的介紹。
對于夾帶劑的選擇,還有必要掌握涉及萃取條件的相變化、相平衡情況。但這方而的實驗測定比較困難,有關論文發表及介紹資料不多。另外,夾帶劑在改善SC-CO2的溶解性的同時,也會削弱萃取系統的捕獲作用,導致共萃物的增加,還可能會干擾分析測定,所以夾帶劑的用量要小,一般不要超過5%mol。最后,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食品等領域,因而夾帶劑在這些領域中還須滿足廉價、安全、符合醫藥食品衛生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