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細支氣管肺泡癌僅占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4%,而超過20%的非小細胞肺癌含有細支氣管肺泡癌成分,腺癌中混合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亞型占所有腺癌的50%。人們發現,含細支氣管肺泡癌成分的腺癌經TNM分期校正后的總體預后明顯優于其他類型的肺癌,并且在Ⅰ/Ⅱ期腺癌中,腫瘤組織中的細支氣管肺泡癌成分越多,預后越好。根據WHO在1999年制定的肺癌病理學標準,可手術切除的細支氣管肺泡癌的5年生存率為70~100%。而女性、非吸煙患者的預后更好,年齡大于60歲、體重下降和痰量多則是預后的不良因素。在影像學上,周圍型病灶的磨玻璃影所占比例似乎與預后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磨玻璃影面積大于腫瘤面積50%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優于小于10%的患者。另外,多數研究提示黏液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術后預后相對較差,非黏液型則優于黏液型,這主要基于黏液型細支氣管肺泡癌更多的表現為經氣道擴展的進展型。在分子水平方面,很多研究都證實出現K-ras突變的細支氣管肺泡癌相關腺癌對EGFR-TKI的有效率和總體生存都較差,即使接受術后輔助化療也預后不良。因此,K-ras突變是預測預后的一個不良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