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粘膜細胞破壞,產生糜爛及淺表潰瘍。如病變繼續進展,病灶變深,累及粘膜下層,則形成典型的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其基底為粘膜層,腔內充滿棕黃色壞死物質,內含溶解的細胞碎片、粘液和滋劑體,內容物排出時即產生臨床上的痢疾樣便。潰瘍間的粘膜大多完整,和細菌性痢疾的病變不同。阿米巴繼續向粘膜下層進展,因組織較疏松,故原蟲順腸長軸向兩側擴展,使大量組織溶解而形成許多瘺道相通的蜂窩狀區域。病灶周圍炎性反應甚多,一般僅限于淋巴細胞和少許漿細胞的浸潤,如有繼發細菌感染則可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病變部位易出現毛細血管血栓形成、瘀點性出血以及壞死,由于小血管的破壞,故排出物中含紅細胞較多。嚴重病例的病變可深達、甚至穿破漿膜層,但因病變的發展系漸進性,漿膜層易與鄰近組織發生粘連,故急性腸穿也機會不多。由于阿米巴潰瘍一般較深,易腐蝕血管,可以引起大量腸出血,在病變的愈合過程中組織反應消退,淋巴細胞消失而代以結締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