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島素
由于超生理劑量胰島素可刺激動脈壁中層平滑肌增生,加強膽固醇、膽固醇酯及脂肪合成而沉積于動脈管壁,還抑制脂肪分解和膽固醇酯分解,形成高脂血癥、高脂蛋白血癥,促進動脈硬化形成。T2糖尿病往往有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癥;T1糖尿病雖缺乏內源性分泌,但由于外源性胰島素治療時往往產生高胰島素血癥,故不論1型或T2糖尿病者均可通過高胰島素血癥促成動脈硬化。
(二)及生長因子 未控制的糖尿病人的(GH)往往較正常人為高。兔主動脈中層細胞培養時加入GH血清可促進細胞增殖。缺乏GH的矮小癥雖有糖尿病而不易患動脈硬化,均提示糖尿病人動脈硬化發生機制中有GH參與。近年還發現其他生長因子包括表皮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神經生長因子有IGF-1樣作用,尤其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有絲分裂,提示可能與動脈硬化發生有關。
(三)性激素 行經期婦女較少發生動脈硬化與冠心病,提示雌激素有保護作用。用雌激素可提高血HDL水平,可解釋育齡期女性血HDL高于男性,較少發生冠心病的原因。但給男性病人用雌激素反使冠心病惡化。在年輕女性,給予避孕藥后往往發生高膽固醇及甘油三酯血癥,表明雌激素過多有利于動脈硬化的發生。
(四)兒茶酚胺 在未控制的糖尿病中血濃度增高,但其意義與動脈硬化發病的關系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