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很難被徹底消滅。無論是干擾素還是核苷酸類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短期治療(≤1年)停藥后,患者的HBV DNA水平都會出現大幅度反彈,這就證明了乙肝治療需要“長治”才能“久安”;在做到長期治療的同時,規范用藥也不容忽視。甚至耐藥,導致疾病進展。因此,在治療期間一定要做到長期用藥、規范用藥。
1、療效
判斷抗病毒治療的療效要看它是否能夠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4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和e抗原轉陰上的效果都不錯,但只有拉米夫定有超過10年的延緩疾病進展、減少肝硬化使肝癌發生的臨床數據。研究顯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3年能夠使肝硬化的發生率降低55%,肝癌的發生率降低51%;拉米夫定10年隨訪數據證實:75%的肝纖維化患者達到了組織學改善,其中18.8%患者的肝纖維化被完全逆轉。可見,只有長期治療療效好的藥物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獲益。患者在選擇抗病毒藥物時更需關注長期的治療效果。
2、副作用
因應用核苷(酸)類似物的乙型肝炎患者須接受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該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亦受到廣泛關注。動物實驗中的致實體瘤的風險困擾著醫生和患者。而應用核苷(酸)類似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的文獻報道如肌病、腎毒性、周圍神經病、乳酸酸中毒等更是關注的焦點。這些由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一旦出現卻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高度重視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安全性,定期檢測CK等指標,對堅持長期治療起著積極的作用。比較4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其中拉米夫定已上市十年,是用于治療慢乙肝的口服抗病毒類藥物中上市最早的藥物,適用人群最廣,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