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線檢查
發病初期X線片上骨病變不明顯,只能見患處軟組織腫脹、脂肪層增厚、肌肉密度增加。起病后14天內的X線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用過抗生素的病例出現X線表現的時間可以延遲至1個月左右。X線檢查難以顯示出直徑小于1cm的骨膿腫,因此早期的X線表現為層狀骨膜反應與干骺端骨質稀疏。當微小的骨膿腫合并成較大的膿腫時才會在X線片上出現骺區的散在性蟲蛀樣骨破壞,并向髓腔擴展,此時骨密質變薄,并依次出現內層與外層的不規則改變。骨破壞的結果是有死骨形成,死骨可大可小,小死骨表現為密度增高陰影,位于膿腔內,與周圍骨組織完全游離。大死骨可為整段骨壞死,密度增高而骨小梁結構不可見。少數患兒有病理性骨折。
2.CT檢查
可以提前發現骨膜下膿腫,但對細小的骨膿腫仍難以顯示。
3.MRI檢查
可以更早期發現在長骨干骺端與骨干內有炎性異常信號,還可以顯示出骨膜下膿腫。因此,MRI檢查明顯優于X線和CT檢查。
4.放射性核素骨顯像
病灶部位的血管擴張和增多,使99mTc早期濃聚于干骺端的病變部位,一般于發病后48小時即可有陽性結果。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只能顯示出病變的部位,但不能作出定性診斷,因此該項檢查只具有間接幫助診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