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是靜脈性出血,不合并顱骨骨折:在成人,硬膜外血腫多是動脈性出血,并且多合并有顱骨骨折;而在兒童和嬰幼兒,硬膜外血腫通常是靜脈性出血,而且30%~40%的患兒不合并顱骨骨折。
(2)繼發昏迷出現前沒有神經系統異常發現:成人腦外傷原發昏迷后,在硬膜外血腫占位效應形成繼發性昏迷前,通常有一個中間清醒期;但是在兒童外傷初期可能僅僅是片刻發愣,隨后出現的哭鬧和激惹,在繼發昏迷出現前36~48h內經常沒有神經系統異常發現。
(3)可導致出血性休克:兒童未成熟顱骨極具擴展特性,有時可有100ml以上的血積存于硬膜外腔,在嬰兒會導致出血性休克。
(4)新生兒特點:新生兒在應用產鉗助產后,通常會發生硬膜外血腫和顱骨骨折,而且血腫還可經分離的骨縫或骨折線進入帽狀腱膜下腔。
(5)隨血腫發展出現意識變化:兒童硬膜外血腫可發生在看起來極其輕微的損傷之后,大約有50%的兒童和85%的嬰兒并沒有意識的喪失,只是隨著血腫的發展會出現意識的變化。
(6)常見后顱凹硬膜外血腫:后顱凹硬膜外血腫在兒童期比較常見,主要是兒童墜落跌傷頭顱引起,占兒童后顱凹外傷的25%~38%,出血最常見的來源為硬膜靜脈竇或板障靜脈。
通常在受傷初期內意識可能保存,隨后很快出現神經系統受損的體征,可表現為進行性頭痛、嘔吐、昏迷或小腦和腦干受損征象。顱骨X線平片有65%的患兒有枕骨骨折,一旦診斷,應行鉆孔后開顱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