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說,運動探測已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臉識別、無人駕駛、國防安全等很多領域。而采用以CCD(電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等元件為基礎的探測技術,要求冗余的模塊組合和數據轉換傳輸,造成了大量的時間和能量損耗。
能否讓元件像人類視網膜那樣,在每個像素上具備“全在一”功能,即把感知、存儲、計算功能集于一體?
為此,研究人員從二維原子晶體本征特性出發,提出了感存算“全在一”的視網膜硬件,并基于該硬件演示了一種高效的運動探測和識別方案。利用對光信號的非易失正/負光電導能力,在單一器件內實現了人類視覺完整功能:感光(桿細胞以及錐細胞)、信號轉換(雙極細胞)、權重存儲更新(無長突細胞)以及輸出(神經節)等。同時以該器件為基礎,驗證實現了三色小車的運動分離探測與高準確率識別的功能。
據了解,目前國際領先的感知、計算一體器件并不具備時間差分處理能力,只能完成靜態圖像的檢測與分類。而復旦大學和中科院科學家合作研制的器件,真正實現了動態感知、存儲、計算一體化,首次在時間尺度上進行圖像處理。由于不需要冗余模塊和數據轉換傳輸,視網膜硬件投入應用后,將使運動探測與識別更快捷、更節能、更智能。
該工作提出的“全在一”器件真正實現了動態感存算一體化,首次可在時間尺度上進行圖像處理,實現運動探測與識別。
據復旦大學官方微信發布,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5月27日下午15:18在新華醫院逝世,享年87歲。孫鑫據介紹,孫鑫,1938年7......
2005年5月,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揭牌運行,今年5月,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迎來建院二十周年。“研究院從誕生起就是創新的產物,是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的創新載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突破傳統建機制’......
5月20日,在復旦大學主辦的第二屆復旦-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麗大學S3可持續論壇上,復旦大學災害風險綜合研究(IRDR)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國際卓越中心發布《氣候變化-大氣環境-健康全因圖譜......
5月17日,距離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日還有10天,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成立,重點支持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續發展。基金啟動資金1億元人民幣,由......
5月10日,復旦大學化學學科百年啟動儀式暨校友“智匯”高峰論壇在江灣校區化學樓舉行。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1984級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校友、復旦大學校董譚瑞清捐贈人民幣1......
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是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視網膜缺血性疾病的典型病理生理過程。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等傳統療法治療視網膜病變已有多年但療效有限,可能產生視野縮窄、視神經萎縮等副作用。因此,亟需......
2025年7月23-26日,陶術特邀 復旦大學藥學院人工智能藥物設計團隊 授課的第四期藥物設計培訓班將在上海麗昂豪生大酒店正式開班!培訓班師資隊伍內容強大,三位老師均為藥物分子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25年4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
7日,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等單位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成功繪制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并......
今年兩會期間,“具身智能”首次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一個高度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具身智能涉及計算機科學、機器人學、控制系統、集成電路、科技倫理等多個領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方向。為研發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