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2-21 16:19 原文鏈接: 兒童面部毳毛癬皮膚鏡、熒光染色及掃描電鏡觀察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兒女, 4 歲。體重 19kg,下頜皮膚出現米粒大 小紅斑 14 天,其母親使用橄欖油潤膚霜( 具體品牌 不詳) 涂抹患處,紅斑面積逐漸擴大,偶瘙癢,有寵 物貓接觸史。皮膚科情況: 下頜可見鴿蛋大小紅斑, 中央顏色略淺,皮損邊界清楚,未見明顯鱗屑、膿皰 ( 圖 1) 。偏振光皮膚鏡( 江蘇捷達) 下皮損背景顏色偏粉紅,未見鱗屑或膿皰; 部分毳毛明顯比正常毳 毛短,且呈不規則卷曲、彎折( 圖 2) 。用透明膠帶粘 取異常毳毛,滴加熒光染料( 伊文思藍 + 鈣熒光白, 江蘇萊芙特敏) ,立即置于熒光顯微鏡下,調整光源 模式為紫外光與普通光雙光源重疊,可見病變毳毛 彎折,毛根部被大量發出亮綠色熒光的菌絲和孢子 包繞,部分菌絲游離向周圍伸展( 圖 3) 。掃描電鏡下可見大量菌絲及孢子形成的菌鞘( 圖 4) 。將病毛 接種于含氯霉素及放線菌酮的沙堡弱培養基( SDA) 上, 14 天后生長出白色絨毛狀菌落( 圖 5) ,菌落小培養標本經熒光染色后可見亮綠色胞壁和分隔的紡 錘狀大分生孢子( 圖 6) 。提取菌落 DNA,經 ITS1/4 引物做 PCR 擴增,產物測序后登陸 GenBank 比對, 與太田節皮菌( 犬小孢子菌有性期) 同源性 99%,登 記號: KC833517. 1。診斷及治療: 診斷為犬小孢子 菌所致面癬伴毳毛癬,予口服伊曲康唑膠囊 100mg, 1 次/d,每日用 2%酮康唑洗劑清潔面部后局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軟膏。囑患兒遠離寵物貓,寵物貓同 時治療。患兒口服伊曲康唑 14 天,外用藥物 1 個月 后隨訪,面部紅斑消退( 圖 7) ,皮膚鏡下背景顏色恢 復正常,未見明顯鱗屑,毳毛恢復正常狀態( 圖 8) , 真菌鏡檢( - ) ,遂停藥觀察。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 正常。




    圖 1 下頜處鴿蛋大小紅斑,中央顏色稍淡,邊緣較明顯,皮損呈環狀擴大; 圖 2 偏振光皮膚鏡下,皮損區域淡紅色背景,未見明顯鱗屑、膿皰,可見不規則彎折、卷曲的異常毳毛 ( × 50) ; 圖 3 紫外光與普通光雙光源重疊模式的顯微鏡下觀察熒光染色后的病變毳毛,菌絲發出亮綠色熒光,包繞毛根部 ( ×400) ;

    圖 4 掃描電鏡下,可見大量菌絲( 白色箭頭) 及孢子( 白色圓圈) 于毳毛末端形成菌鞘; 圖 5 SDA 培養基上長出白色絨毛狀菌落( 正面和背面) ; 圖 6 菌落小培養經熒光染色后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有 6 ~12 個分隔的紡錘狀大分生孢子,細胞壁和分隔處顯示亮綠色熒光 ( ×400)


    圖 7 治療 1 個月后隨訪,皮損基本消失; 圖 8 偏振光皮膚鏡下背景稍有色素沉著,未見異常毳毛 ( ×50)


    2 討論


    毳毛又稱汗毛,細軟無髓質,透明或半透明,直 徑不超過 30μm,主要見于面部、四肢和軀干部[1]。 毳毛癬由 Eby 等[2]于1987 年首次提出,臨床表現不典型,通常炎癥反應較重,真菌聚集在毳毛表面或毛 根部,若不及時治療,易導致毛囊性膿皰、感染性肉 芽腫等癥狀[3]。犬小孢子菌屬親動物性真菌,多由 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的貓、狗、兔等而感染。菌體分 泌的角質蛋白酶、蛋白酶、脂肪酶使其黏附并入侵皮 膚、毛發、甲的角質層而致病[4],我國約 80% 兒童頭 癬為該菌引起[5]。目前報道的毳毛癬病 原菌主要 為石膏樣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紫色 毛癬菌以及紅色毛癬菌[3,6-7],致病機理與頭癬類 似,因此提倡系統服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口服伊曲康 唑、氟康唑、特比萘芬均安全有效[8]。 本病患兒皮損炎癥較輕,且無明顯膿皰、鱗屑, 易被誤診為錢幣狀濕疹,且毳毛太過微小,僅憑肉眼 判斷毳毛病變很難做到。Gómez-Moyano 等[9]在皮 膚鏡下發現病變毳毛呈半透明狀和螺旋狀。筆者首 次在皮膚鏡下發現皮損區域內毳毛出現變短、彎折 和不規則卷曲的情況,與頭癬的 病發受累情況相 似[10],提示毳毛受累,在皮膚鏡指導下,直接取受累 毳毛,通過真菌熒光染色、掃描電鏡和分子鑒定確認 毳毛受累情況和 病 原菌,確保發現和鑒定病 原菌。 隨訪過程時利用皮膚鏡觀察毳毛生長情況,有利于 判斷病情恢復程度,確定療程和停藥時機。


    參考文獻略。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