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應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院長管曉宏教授邀請,IEEE終身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何毓琦教授到西安交通大學作報告,報告主題為“控制理論與系統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何毓琦院士回顧了自動化控制的發展歷程。自動化的開始是1959年Kalman發表基礎動力的論文為代表的,其后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1959年到1969年的初步發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的黃金時代最優控制理論的提出;1969年到20世紀80年代,Witsen hausen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Who knows what when;接下來便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發展的同時,一些弊端也逐步顯現;20世紀90年代至今,自控進入了與計算機緊密聯系的高速發展新時期。
何毓琦院士還向同學們闡述了他的研究感悟。“Tolerating a little imperfection goes a long way.”生動而富含哲理的語言打動了同學們,自控的目的,如何學習,怎樣研究,何毓琦院士一一提出,引發同學們的思考。
報告會結束后,何毓琦院士接受了西安交通大學通訊社記者的采訪。他說,我搞科研,始終是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的。如果你發現了一個理論,或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你就會有一種想要去深層挖掘的欲望。而當你真正研究透了,你又會覺得非常快樂。在科研領域里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或者武俠秘籍能讓你一夜成名,年輕人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何毓琦,哈佛大學講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IEEE終身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麻省理工大學獲得電子工程本科和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2001年起受聘擔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并擔任自動化系智能網絡系統中心首席科學家。
近日,99歲的任繼周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取名為“草人說話”。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草業科學奠基人,與草打了一輩子交道,自稱“草人”。就在不久前,任繼周感染了新冠,他笑稱早已想通生死,但害怕與社會脫節,......
近日,拜耳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同揭曉2022年度拜耳中國科研合作獎,其中包括“拜耳講席教授”,“拜耳研究員”,“拜耳博士后”以及“拜耳科研轉化基金”等多個重要獎項*。拜耳中國科研合作獎旨在通過與中國......
2月17日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岳國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安徽省池州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201......
趙仁愷院士(1923.2.16~2010.7.29)是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核潛艇守護神。今天是趙老誕辰百周年。他的一生可謂經歷豐富,為中國核潛艇研制、為......
今天,記者從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管委會了解到,以“精準醫療與IVD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為主題的2023年第一期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舉辦。生物信息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和10余位相關領域專家、企......
據中國醫科大學消息,2月13日上午,該校在青海省心腦血管專科醫院舉行中國醫科大學雙聘終身教授授予儀式,聘任“七一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校友吳天一為該校雙聘終身教授。聘任儀式上,吳天一院士飽......
據山東科協官微消息,2月15日,在山東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當選為山東省科協主席。凌文,漢族,1963年2月生,廣東番禺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
“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在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推動AI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創新等一些問題,盡早確立我國人工智能的整體性競爭優勢。”在近日舉行的2023北......
人物名片秦裕琨:1933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熱能工程領域研究的奠基人,參與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鍋爐制造專業,設計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自然循環熱水鍋爐,發明了用于火力發電廠的風控濃淡煤粉燃燒等技術。近7......
2月14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數學家、中國計算數學事業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鐘慈先生,于2023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