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和諾貝爾化學獎距離最近的一次,可能要算1979年鈕經義代表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團隊參與競選了。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合成蛋白質的創舉,可謂意義重大。這項成果為何抱憾諾貝爾獎,其間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
從像結晶牛胰島素這樣的經典藥物,到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新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化學一直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許許多多化學領域的研究突破,都能直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例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創造了一套全新的太陽能轉化體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衛國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這種神奇的物質,其本質就是經典無機化學中所研究的配位化合物。然而,舊瓶偏偏盛了新酒。“僅僅是配體和離子的巧妙組合,竟然就能轉化太陽能!”宋衛國說。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非常高,是當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的兩倍,與此同時,也大大節約了太陽能轉化為電力的總成本。
此外,化學研究成果在醫療健康領域也有新的建樹,除了新型藥物的開發外,一些現有藥物的新型合成路線也解決了目前許多藥物合成困難的問題。新的治療手段、分子層面的診斷手段等方興未艾。
健康無疑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而環境的優劣則與健康息息相關。化學化工方面的研究進展為環境治理方法和污染物減排技術的革新開辟了道路。宋衛國特別介紹了中科院化學所開發的納米材料綠色印刷術。與傳統的感光成像思路不同,這項技術可以直接打印出圖文區和非圖文區,不再用鉛制版,也無須激光照排,徹底克服了傳統制版技術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問題。這是一項由國內自主研發且值得向全世界推廣的成果。
當化學遇見納米,值得期待的驚喜還會更多。任何已有的化學研究領域都能和納米技術相結合。納米研究的尺度更小、手段更精細,在這樣微觀的層面上,無數新的現象和新的性質有待科學家們去挖掘。
在宋衛國的介紹中,還有一項成果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二氧化鈦光解水,這項工作揭示了利用太陽能直接分解水制氫的可能性,也打開了一道通往更清潔能源的大門。未來,光解水研究領域還有待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化學與材料、化學與能源、化學與生物、化學與量子力學……都越來越密不可分。作為一個“百搭款”的學科,化學領域目前最熱門的幾乎都是一些交叉學科。就算經典化學領域的科學家,也正在紛紛探索其他學科的奧秘,致力于發現新的問題。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這一成果揭示了細胞感知周圍環境的秘密;2014年,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摘得諾獎桂冠,這項工作將光學顯微鏡帶進了納米尺度……不得不說,近年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往往是交叉學科逐鹿的舞臺。但這絕不表示傳統化學就沒有可為之處,比如化學中的有機合成,就永遠有創新,永遠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2014年底,美國化學會的《化學化工新聞》評選出年度十大化學成果,其中既有交叉學科的工作,如“增強版”DNA導入活細菌;也有納米尺度的研究,如單壁碳納米管的新型制備方法;還有傳統的化學合成。
化學領域廣闊博大,各種學科交叉紛繁眾多,要預測每年的諾貝爾獎花落誰家,委實不易。此外,科研成果的價值,有時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彰顯。但不管諾獎的歸屬如何撲朔迷離,評委的口味怎樣千變萬化,只要能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就是好的化學科研成果。
5月10日,復旦大學化學學科百年啟動儀式暨校友“智匯”高峰論壇在江灣校區化學樓舉行。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1984級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校友、復旦大學校董譚瑞清捐贈人民幣1......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學科專業數字化升級和科研范式變革。面向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超前布局數字領域學科專業,一體化推進......
近期,我國科研人員通過元素替代等方法,使二氧化鈦光解水制氫效率比過去提高15倍。該成果北京時間4月8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人員介紹,通過用二氧化鈦作為光催化材料,在陽光......
利用原始風化層在月球上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模擬圖。圖中機器人負責獲取原始風化層并將其運送到生產設施,安裝生產后的太陽能電池可為未來月球棲息地甚至城市供電。圖片來源:德國波茨坦大學在最新一期《設備》雜志發表......
學科發展是學校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一,一流學科做強做大,也是未來“雙一流”擴容的重點任務和重要目標。而哪些學科更應成為“雙一流”擴容的對象?對于這些未來的“潛力股”,我們應給予怎樣的幫助,又對它們有怎樣的......
去年12月,根據《化學世界》報道,英國的赫爾大學已確認將關閉其化學系,因該系“在財務與教育上不再具有可持續性”。根據那篇報道的統計,過去的一年里,英國已有多所大學制定了關閉化學課程或整個化學系的計劃,......
為規范監控化學品數據申報工作,提高國家宣布質量,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26日發布《關于印發〈全國監控化學品數據申報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宣布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規范”)。該規范依據《中......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已超過26.7%,逐漸逼近理論極限,而效率快速發展離不開表界面的缺陷鈍化特別是低維鈣鈦礦鈍化。在2D鈣鈦礦鈍化過程中,陽離子在熱的作用下易遷移滲透到3D鈣鈦礦內部甚至轉化為1D相,......
2月23日,記者從海南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熱帶醫學院楊國靜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中國被忽視熱帶病負擔估計的差異:真實世界數據與GBD2021的比較研究(2004—202......
2025年2月16日,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宣布,由東方日升全球光伏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鈣鈦礦/晶硅異質結疊層太陽能電池取得了重大進展,其轉化效率達到了30.99%。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