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痢疾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感染后可引起腸道炎癥和潰瘍形成。
細菌性痢疾的癥狀包括腹瀉、腹痛、里急后重、便血和發熱等。腹瀉是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可能每天排便多次,便便呈水樣或黏液樣,帶有血絲或血塊。腹痛通常位于左下腹部,疼痛程度不一,有時會伴隨里急后重的感覺。便血是痢疾的特征性癥狀之一,通常是鮮紅色的血液混合在便便中。發熱是病程中常見的癥狀,體溫可達到38℃以上。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糞便培養和熒光抗體染色等。治療細菌性痢疾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如氟喹諾酮類藥物和大環內酯類藥物等。此外,對于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并進行支持性治療,如補液和營養支持等。
預防細菌性痢疾的主要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飲用安全的水源和食用煮熟的食物等。此外,接種痢疾疫苗也是預防痢疾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