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33.shtm
即使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幫助來消化植物。盡管人類口腔、胃和腸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但它們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細胞壁的關鍵成分纖維素。相反,人們依靠腸道中的細菌來完成這項工作。
?
纖維素(左)和腸道細菌哈氏真桿菌。圖片來源:ITZIK-MIZRAHI
近日,一個研究小組在《科學》報道稱,數千年前,人類可能首次從奶牛或其他動物身上獲得了這些有益的微生物。然而,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現在,這些微生物在一些人群中變得越來越稀少,尤其是在工業化國家人群中。
罪魁禍首可能是人類越來越沉迷于快餐和包裝食品。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哈德遜醫學研究所微生物學家Samuel Forster說,食用高度加工的食品“似乎改變了這些細菌群落,而這些變化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幾年前,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的微生物生態學家Itzik Mizrahi和Sarah Morais發現,一種名為cttA的基因不僅存在于奶牛腸道細菌中,也存在于人類腸道微生物中。人們經常依賴腸道細菌將膳食纖維分解為副產品,如短鏈脂肪酸,以保持人體免疫和心血管系統的運轉,并幫助新陳代謝。微生物學家深入研究人類腸道微生物組,即組織中細菌和其他細菌的混合物,發現了一種處理纖維素的細菌,但它缺乏cttA基因。
Morais、Mizrahi和同事想知道在人類腸道微生物中是否能發現其他奶牛的細菌基因。他們掃描了近5000個牛腸道微生物DNA樣本和92143個人類腸道微生物DNA樣本,最終確定了62個完整的人類和奶牛的微生物基因組進行分析。
研究小組報告稱,比較這些基因組中的纖維素體編碼基因時,他們發現了3種人類腸道微生物物種的纖維素體與奶牛細菌的纖維素體非常相似。Mizrahi認為,早期的農民可能在大約1萬年前馴化初期處理奶牛糞便時首次獲得了這些細菌。一旦進入人體,這些反芻動物的微生物就會適應新的環境,并變得多樣化。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段歷史,研究人員在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1000至2000年前的人類糞便,以及現代狩獵采集者和農村居民的糞便中尋找纖維素降解細菌。他們將所有這些數據與工業國家的人類微生物數據進行了比較。
研究表明,幾個世紀以來,在工業化社會的許多人身上,特定的纖維素降解細菌菌株已經減少甚至消失,很可能是因為那里的飲食往往含有較少的纖維素,而這些微生物需要纖維素才能茁壯成長。超過40%的古人類樣本中有這些細菌,五分之一的現代狩獵采集者和農村居民也有這些細菌。但研究小組報告稱,在丹麥、瑞典、美國和中國等地,只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人有這些細菌。研究人員說,如果沒有這些細菌,消化纖維素將非常困難。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微生物生態學家Tom Van de Wiele說:“歸根結底,工業化使我們的腸道似乎失去了巨大的微生物多樣性,剝奪了我們的飲食中的膳食纖維,使我們失去了幫助我們獲得更好腸道健康的微生物。”
然而,丹麥技術大學的生物化學家Bernard Paul Henrissat表示,未來還需要做更多工作來確定纖維素是否真的被人體腸道分解,如果是的話,是哪種細菌分解的。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Eric Martens也質疑這些細菌是否與奶牛的工作方式相同。他指出,反芻動物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分解生纖維素,在人類身上,這些細菌可能只是處理更易消化的纖維素。
山西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團隊在圖神經網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5月23日發表于人工智能領域國際期刊《IEEE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學報》(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421.shtm10月11日,科幻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在京舉行。電影主創團隊與科技領域相......
10月11日,甘肅省迎來了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歷經六十八載發展的甘肅省唯一一所林業類高等院校,正式邁入了本科教育的新階段,開啟了新的征......
”標志性科考活動獲系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主體任務已經基本完成,這次科考從天到地、從冰到水取得了全方位的進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陜西省、青海省生態環境廳......
10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梅之南教授和楊慶勇教授課題組,發布了首個專門面向菊科植物的多組學數據庫平臺——AsteraceaeMulti......
實驗桌上堆放著精密儀器和焊接工具,電腦上是正在運行的電路圖,一頁頁寫滿了數據、畫滿了圖樣的紙張在桌面鋪開,各式或大或小的電子元件前,南京郵電大學工程實驗教學部創新中心副主任郝學元正在埋首研制電工電子實......
近日,記者從中國計量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蜜蜂與蜂產品學研究團隊主持的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4349-2024 蜂花粉總多酚的檢測福林酚試劑比色法》和《GB/T44350-202......
10月10日,由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組織并主持召開的“面向軟性物料的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議在廣東佛山舉行。經專家鑒定,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記者獲悉......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組培與轉基因團隊在全球率先獲得了橡膠樹CRISPR/Cas9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經濟作物和產品》(IndustrialCropsandPr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