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7-12-20 10:24 原文鏈接: 為什么說個人營養健康關乎“大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們每個人對自身健康、國民健康都有責任,只有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人人從我做起,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本期嘉賓:

      王隴德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民之所望,政之所為。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十九大報告指出,始終堅定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因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們每個人對自身健康、國民健康都有責任,只有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人人從我做起,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才有可能實現。本期嘉賓將帶您了解國人在食物營養認識和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提高國民健康素養的建議。

      明確健康中國戰略

      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習近平指出,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

      “首先國家明確了健康中國戰略,與之前很重要的區別在于把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所有的政府部門都和健康中國建設有關系,而且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王隴德表示。

      他指出,習總書記在報告中特別明確地提到要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食物和營養對于慢性病的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怎樣做好這項工作,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工作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在完善政策環境這一章里明確提到了食物營養的很多內容:包括調整和優化食物結構,倡導膳食多樣化,推行營養標簽,引導企業生產銷售、消費者科學選擇營養健康食品。

      “黨中央確定了健康中國建設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不過,在健康中國建設進程中,對于食物營養領域當前存在什么樣的重要問題,其對健康產生哪些主要影響,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王隴德說。

      慢性病流行形勢嚴峻

      健康素養水平低下

      那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存在什么主要問題呢?

      首先,國人期望壽命延長,但健康期望壽命不高;營養不良人群減少,但超重、肥胖人群大量增加;慢性病患病人數快速增多,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2012年,成人超重率已達30.1%,肥胖率為11.9%;2012年,6~17歲兒童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問題不僅僅影響成人,我國兒童的超重肥胖的人數也在快速增加。

      “具有健康危險因素的人群大量增加,導致我國慢性病發病率水平的快速上升,造成死亡和殘疾人口數量的增加。”王隴德解釋說。

      2012年我國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6%,而1991年和2000年分別占73.8%、80.9%。其中,心腦血管病為首要死因,占慢性病死亡人數的51%,占總死亡人數的44.2%,這比2000年大約增加了十個百分點。

      慢性病的患病、死亡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王隴德表示,吸煙、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這些主要危險因素亟待控制。

      另外,他指出,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容樂觀。健康素養包括三個方面,即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六類問題,即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與急救、基本醫療、健康信息。

      根據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調查,生活方式與行為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占60%,其他分別是環境因素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條件的改善只占8%。所以健康素養是保障健康最基本的要素。

      “造成我國上述危險因素流行的基礎原因是國民健康素養太低。很多科學保健知識沒有教給老百姓。國家衛計委健康教育中心第三次全國抽樣調查顯示,10個人里只有1個人具備整體健康素養,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王隴德說。

      他表示,一些常見危險因素是可以防控的。“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病因已經十分確定,最重要的、可糾正的危險因素是不健康飲食和能量攝入過量、缺乏體育鍛煉、吸煙及過量飲酒。”

      把握“十個網球”與“四個一”

      “我們國民營養素攝入情況,在朝著一個非常不健康的方向變化。”王隴德表示,具體表現為畜肉及油脂消費快速增多、糧谷類消費逐步減少、蔬菜攝入量明顯減少、水果攝入量明顯不足。

      他舉例道,“對健康非常有好處的蔬菜、水果的消費量要么在減少,要么一貫就吃得很少。比如中國人水果吃得非常少,四次調查顯示,人均每日消費均未超過一兩,所以食物結構非常不合理。”

      國人在營養與飲食中還存在一些常見誤區。比如有人說雞蛋內含有大量膽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對此,王隴德表示,膽固醇是我們身體必需的成分,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正因為每天需要膽固醇,所以其大部分由身體自己合成,屬于內生的,而不是從食物里吃進去的。

      “蛋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敢吃蛋黃丟了很多好東西,特別是卵磷脂。中老年人神經系統功能在退化,卵磷脂是維護我們神經系統功能的主要物質,不吃蛋黃,就是因噎廢食。”他分析道。

      還有一個誤區是,認為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加重動脈硬化,多吃無妨。

      “植物油的熱能和動物油是一樣的,都是每一百克900千卡。2007年和2016年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都建議食用油人均每日25~30克,實際上已達到50克,所以中國人的超重肥胖,植物油的貢獻是很大的。”王隴德表示。

      他還指出,豆漿并不能代替牛奶。人到中年(40歲或更早一些)骨鈣開始丟失,每年丟失全身骨鈣量的0.7%~1%;到65歲,女性約丟失35%~50%,男性約30%~36%。中國人飲食內鈣的攝入量不足,平均每日僅389毫克左右(正常成人每日需攝入800毫克),尚缺400毫克。

      牛奶中不但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牛奶中含有110毫克鈣、24微克維生素A以及身體必需的其他微量元素。“一杯240毫升的牛奶,鈣含量達到260毫克,而想得到同樣的鈣的攝取量,得吃7盒多嫩豆腐,至于豆漿,則要喝上10杯。”王隴德說。

      對于合理把握膳食攝入結構與數量的簡易方法,王隴德提出并推廣了“十個網球”原則。40歲以上中年人每天食用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的肉類,相當于兩個網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證三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同時堅持“四個一”理念,即每天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1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總之,飲食要保證食物的多樣化,什么都吃一點,什么都不要多。

    相關文章

    “一帶一路”大健康論壇暨重組膠原蛋白研討會召開

    8月21日至22日,“一帶一路”大健康論壇暨重組膠原蛋白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大學聯合主辦,并得到“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生物工程學會生物基材......

    BCEIA2023‖后疫情大健康高峰論壇2

    BCEIA2023預登記通道:http://t2.eainfor.com/T/p/103_6時間:2023年9月7日上午地點:學術會議區W201邀請相關領導解讀健康管理等宏觀政策,行業內知名專家分享腫......

    BCEIA2023‖后疫情大健康高峰論壇1

    BCEIA2023預登記通道:http://t2.eainfor.com/T/p/103_6時間:2023年9月7日上午地點:學術會議區W201邀請相關領導解讀健康管理等宏觀政策,行業內知名專家分享腫......

    中國太保煥新大健康戰略

    2020年8月,中國太平洋保險啟動“大健康發展五年規劃”,作為國內頭部險企昂首進軍大健康,“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走在前”,明確發展定位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如今三年約期已近,中國......

    專家指應加強大健康領域人才體系建設

    “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提出了健康服務業和健康產業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產業的核心,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對于全國民生保障至關重要。”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泉18日在上海表示,健......

    2022年北京色譜年會:賦能大健康,分享色譜技術新進展

    2022年12月12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北京色譜學會主辦的2022年北京色譜年會在線上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大健康-醫藥與環境分析”為主題,旨在促進北京地區色譜及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了解......

    2022大健康研究院歡迎依托申請海外優青項目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共同發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承辦,安徽省衛生健康系統、省內外大健康領域高校與科研院所等創新力量和骨干企業參與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是合肥綜合性國......

    測序技術在臨床醫學領域及大健康領域的應用何去何從?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攜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China2018)在蘇州金雞湖畔拉開帷幕。在現場,行業大咖圍繞“基......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助力貴州大健康關注食品、藥品安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8年3月30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創新驅動助力貴州大健康-食品、藥品安全高峰論壇”在貴州省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食藥監改革新方向建議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并行模式

    在專家看來,中國食藥監管體系興起20年后,還有進一步改革完善的空間。圖片來源于網絡“食藥監未來的改革可嘗試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并行的新模式,即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作為高風險品種納入大健康范疇,......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