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5-05-29 14:45 原文鏈接: 中科院院士最新成果登Science封面

      本期Science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國科學院和日本岡山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個重要蛋白超復合體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這種極為有效的太陽能轉換器。

      植物通過大型蛋白復合體、葉綠素和其他輔因子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量。捕光復合物LHC I包圍著光系統I(PSI)并為其捕獲陽光,在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LHC I會將自己吸收的能量傳遞給PSI核心,在那里以接近100%的效率轉換為化學能量。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岡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對豌豆PSI-LHC1進行了結構分析,獲得了分辨率高達2.8 ?的晶體結構,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寶貴信息。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匡廷云(Tingyun Kuang)院士和岡山大學的Jian-Ren Shen教授。

      在此之前人們也曾研究過豌豆PSI-LHC1的結構,不過那時的分辨率還很低。這項研究通過高分辨率結構,展示了色素和其他輔因子在PSI-LHC1中的組成和排列,揭示了PSI核心與LHCI之間的特異性互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關鍵的能量轉移互作中,特定色素的定向(比如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是非常重要的。

      這項研究為理解光合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有助于解釋植物如何在捕獲陽光的同時保護自身細胞不受傷害。

      作者簡介:

      匡廷云,女,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

      1934年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六十年代以來,主要從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在光合作用、光合膜、葉綠素蛋白復合體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在國內外已發表論文400余篇。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獎及中科院自然科學獎等多項。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56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1962年于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獲副博士學位。1981年至1982年在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實驗室作訪問教授,并獲得該校授予的“卓越的研究訪問學者”證書。匡廷云院士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的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學術經歷:1956年7月畢業與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1962年8月在前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獲生物系博士學位;1981年1月–1992年12月到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和美國能源部植物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1962年9月至今歷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所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擔任過三屆副所長。1995年9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中國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首批9位首席科學家之一(唯一之女性)。2002年6月受聘為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文章

    近2000名美國頂尖科學家發表聯名公開信,向公眾發出“SOS”求救信號

    據報道,3月31日,近2000名美國頂級科學家聯名發布公開信,稱美國研究界遭“恐懼的氛圍”“摧毀”。這封公開信署名者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的成員,還包括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公開信指出,簽署......

    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提升“大科學裝置”創新效能賦能新質生產力

      作為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科技委主任彭壽自履職以來,持續聚焦材料創新及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彭壽再度圍......

    我國已到能夠且應該出現頂級科技期刊階段

    “很可惜,作為科技期刊出版大國,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類似《自然》和《科學》那樣的國際頂級期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委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國內期刊與國際頂級期刊的差距主要是在影響力上。中......

    亞洲高山區442個冰湖水位年際變化整體處于動態平衡

    亞洲高山區發育著規模僅次于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其形成冰湖的水位年際怎樣變化?如何影響環境和下游地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極觀測與大數據團隊聯合中外合作伙伴,最新完成“亞洲高山區冰湖水位空間格局與變......

    研究發現狗狗與人共享“肥胖基因”

    不僅人類會遇到肥胖問題,狗狗也會。據法新社報道,在美國《科學》雜志6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收集241只拉布拉多犬的口水樣本并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一種名為DENND1B的基因與寵物狗肥胖......

    我國物質科學研究再添“利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通過驗收

    小于1毫開爾文的極低溫,相當于宇宙的背景輻射溫度的幾千分之一;300吉帕斯卡的超高壓已接近地心壓力;達到26特斯拉的全超導磁體強磁場,比地球磁場高出幾十萬倍;不足100阿秒的超快光場,成為捕捉千萬億分......

    面向企業!吉林征集202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重大科學問題需求

    關于面向企業征集202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重大科學問題需求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

    研究揭示地方真實數據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的重要性

    2月23日,記者從海南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熱帶醫學院楊國靜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中國被忽視熱帶病負擔估計的差異:真實世界數據與GBD2021的比較研究(2004—202......

    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22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78.6億元

    新年伊始,北京懷柔科學城迎來發展新篇。1月3日,該區域舉行了2025年重點項目集中啟動儀式,標志著22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項目正式開工。這些項目涉及科研、產業及配套服務三大關鍵領域,總投資達到78.......

    《科學》預測2025年科學新聞頭條

    科學家為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宮作準備當選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1月20日才上任,但他一再承諾縮減政府規模和削減開支,這已經讓美國研究界感到不安。他的幾位提名人已承諾重組他們即將監管的科學機構,其中包括美......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