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5-06-11 09:58 原文鏈接: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讓藥物創新多點“洋氣”

       黃皮膚、白皮膚、棕皮膚,走進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生物院)的任何一間實驗室,你很可能會看到膚色各異的科研人員穿著同樣的白大褂,用英文交流著。

      從2003年廣州生物院籌備時開始,這個坐落于嶺南古城的研究機構就注定要走上“洋氣”的發展道路。10多年來,廣州生物院已成為會聚國際高端生物醫藥人才的科研殿堂。

      搭起中國與國際的“橋”

      今年,是廣州生物院首席技術官米奇·托爾托雷拉(Micky Tortorella)到這里工作的第6個年頭。2009年來到中國之前,他曾是美國杜邦制藥公司的研究科學家、全球以研發為基礎的最大生物制藥公司之一輝瑞公司的高級研究員。

      米奇很喜歡現在中國的工作。在他來到廣州生物院之后,廣州生物院在廣州市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成立了藥物研發中心(DDP)。米奇成為這一國際化平臺的負責人,他的目標就是建立起完整的藥物研發鏈條,架起基礎科研與藥物研發之間的橋。

      “美國的藥要進入中國市場很容易,但中國的藥要想推到美國的市場卻很難。現在,中國沒有一種藥是作為創新藥物進入美國市場的。”米奇說。米奇心中的這座“橋”不僅要架起中國創新藥物走上世界市場的路,也要架起中國科研機構與國際科學家的通道。

      “DDP可以被稱為最能體現廣州生物院國際化的地方。我們有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米奇說。如今,他已將這個平臺打造成擁有60多人的藥物研發團隊,這樣的國際合作也降低了DDP研發藥物的風險和費用。“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還會帶來更多藥物研發的資源。”

      不僅如此,DDP建立了多個新藥研發國際合作伙伴,為了提高藥物研發效率,DDP還成立了國際委員會,審查、監督、評價DDP的全局決策。“委員會和部門主管要確保DDP能夠為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選擇最好的項目和技術,確保DDP的研究方向和成就達到或超過國際一流標準。”米奇說。

      “能簡單就不要復雜”

      作為廣州生物院院長,裴端卿在美國也有多年的科研經歷。“科研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過程。”裴端卿說,來自國際的科學家不僅為研究機構帶來了人脈和科研資源,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不同的做事方法和規矩。

      從化合物的結構模擬到獲得知識產權,藥物研發通常是個漫長的過程,經常涉及多個團隊,對團隊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較高。鑒于此,廣州生物院嘗試了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打破了目前常見的課題組長負責制,采用“項目為主”的科研團隊組成方式。“能簡單就不要復雜。”裴端卿說。

      對于長期在DDP工作的海歸、高級藥物研發人員張艷梅來說,新的管理方式讓她覺得更加開放和自由。“在傳統的實驗室里,課題組之間的交流很少,而在這里,我可以和任何一位科研人員交流項目上的事情。”張艷梅說。在DDP平臺上,張艷梅與美國圣特路易斯大學教授John J. Talley合作,研發出了用于治療癌癥的新型COX-2抑制劑。

      2014年,廣州生物院與美國Euclises 藥物研發公司共同宣布達成關于加速開發用于治療癌癥的新型COX-2抑制劑的協議。“這很可能成為第一個打進美國市場的中國藥。”米奇說。

      一串長名單

      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藥物開發、科研儀器裝備研制等領域,廣州生物院的合作名單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如美國加州再生醫學研究所、英國伯明翰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莫利斯·威爾金斯中心、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

      10多年來,廣州生物院一直在擴大對外科技合作的網絡,已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有實質性的合作關系。像DDP一樣,該院大多數研究人員都是通過國際招聘的渠道引進回來的。也正因如此,這里被國家外專局授予了“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稱號。“我們在《自然》《科學》等平臺上刊登我們的招聘啟事,回應的人很多。”裴端卿說。

      如今,廣州生物院承擔了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計劃項目等多個國際合作項目,這些都成了廣州生物院引進各國頂尖生物醫藥學家的有力渠道。

      “在國外,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合適的機會作自己喜歡作的研究,但是在這里,我們有更多的自由。”2010年從美國DMXinc制藥公司歸國的新藥篩選平臺負責人涂正超說。

      或許,正是這樣的自由與開放,讓各種膚色的生物醫藥專家凝聚在一起,共同推進中國的藥物創新進程。

    相關文章

    加征關稅暫不涉及藥品多家藥企表示影響輕微

    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引起市場軒然大波,雖然白宮表示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不適用“對等關稅”,但是市場的擔憂仍在蔓延。4月7日,醫藥領域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擺事實、列數據,表示受關稅影響十分有限。恒瑞醫......

    生命科學領域再添國之重器: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啟動建設

    灣區再添"國之重器"3月25日,總投資逾30億元的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將......

    注冊破7000人,看看哪些藥企、Biotech、科研院所、投資機構會來BIONNOVA!

    2025年4月9-10日,第6屆BIONNOVA生物醫藥創新者論壇暨展覽會誠邀新老朋友再次相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同筑新程!截至目前,7483位來自800多家企業和組織的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領導與專家已確認......

    (生物樣本制備與分析檢測裝備智能通信協議技術規范)標準制定工作組成立

    各相關單位:生物樣本制備與分析檢測裝備之間的智能通信,是指在生物樣本的采集、制備、存儲、分析和檢測等關鍵環節中,通過先進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交換、協同作業和智能決策。隨著生物科技......

    江蘇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項目開始申報

    關于申報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項目的通知蘇工信新材〔2025〕65號各設區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各檢查分局:為加快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研制生產及應用進程,推進生物醫用材料上下游協同......

    CHINALAB2025盛大開啟:聚焦分析測試前沿,共探實驗室發展新篇

    3月5日,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CHINALAB2025)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拉開帷幕。該展會由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與廣東省科技合作研究促進中心聯合打造,自2011年起,......

    廣州市第一批博士后資助經費擬發放名單公示

    2月5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發布《關于2025年第一批博士后資助經費擬發放名單的公示》。根據公示,王嬋娟等98人符合博士后生活補貼申請條件,馬晴晴等50人符合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申請條件,崔......

    《自然》預測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禾信儀器崢嶸20載再赴新征程禾信儀器20周年慶圓滿舉辦

    為慶祝成立20周年這一里程碑式時刻,禾信儀器于2024年12月20日舉辦了周年慶典活動。慶典以“風雨同舟筑夢未來”為主題,回顧發展歷程、展望未來前景。公司全體員工,來自政府、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的......

    2024年生物與化工類學科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召開

    12月6日至8日,2024年生物與化工類學科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召開。會議由湖南科技學院與中南大學主辦,湖南科技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省級應用特色學科、湘南優勢植物資源綜合利用湖南......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