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3-06-26 11:01 原文鏈接: 中國首艘深遠海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建造。

      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最大航速16節、艏艉雙向破冰,冰區加強達到PC4級、續航力15000海里,可載員80人。

      海洋科考船是采用船舶觀測手段開展海洋調查的平臺載體。1872年12月,英國“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從樸次茅斯啟程,航行了近7萬海里,發現超過4000種先前未知的物種,被視為海洋科考的發端。

      隨著海洋科考的發展,科考船也從改裝舊船逐步發展為綜合性的海上科學平臺。20世紀50年代末,歐洲國家開始著手設計制造專門的海洋科考船,如英國“發現”號和德國“太陽”號。

      至于國內,中國船舶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光偉向界面大灣區分析道,過去幾十年,中國走過了整船引進、改造,以及聯合國外設計、采用國外裝備兩個發展階段。例如“大洋一號”、“雪龍”號,都從國外購買并改裝,也推動了我國進入深遠海以及極地調查時代。

      “相對于過去我們采用國外設計或者是國外聯合設計的方式,本船具有完全的自主權。”現下,國內科考船正進入自主建造的新階段。何光偉表示,此次的科考船是首次自主研發、自主建造的高冰級極地船舶。

      依據我國船舶分類國家標準GB/T 7391—2002,可將從事海洋科考的船舶分為綜合調查船、多用途調查船、實習調查船等23種。有研究指出,我國綜合調查船、漁業調查船和海監船相對較多,而水聲調查船、港灣調查船、極地調查船等相對較少。

      此前,只有“雪龍”號及“雪龍2”號能夠進入極區腹地,但不支持載人深潛活動;而“探索二號”雖然能夠裝載載人深潛器,但是不具備冰區加強和破冰的能力。何光偉表示,多功能科考船同時具備了這兩方面的能力,是中國第一艘能夠進入極區腹地,同時具備支持深海載人和無人科考活動的船舶,在極區達到1.2米冰和0.2米積雪的破冰能力。

      國際上將破冰能力劃分為PC1至PC7級,PC1級破冰能力最強,PC7級最弱。按照這個劃分,此船的破冰能力(PC4級)高于“雪龍”號(PC6級)和“破冰調查船”(PC6級)。

      “該船可以攜帶中國三大深潛器——奮斗者號、深海勇士號、蛟龍號,到極區開展相關科考活動,記錄極地腹地,開展水體和水下的科考活動,進行大氣變化、海生物以及地質方面的探索。”何光偉說。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海洋科考船正朝著多樣化和多功能方向發展,如國家文物局的中國考古01號,并未在國家標準中找到合適的船舶類型劃分標準。而此艘科考船的“多功能”則體現在既可以在極地開展載人深潛科考活動,同時兼顧文物考古功能和南海作業功能。

      何光偉告訴記者,船上配備了一個6米乘4.8米的大型月池,能夠在有冰的情況下對無人潛器進行回收;在常規的海域,如南海的戰略海域,也能進行特種作業,滿足國防要求。

      在船舶制造中,科考船屬于難度偏大,附加值也比較高的一類。除了從改造到自主建造外,國產化替代亦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電纜、鋼材、鋼管等船體材料均采用國產化替代,科考操控設備、探測設備也都采用了國產設備。”何光偉提及,這也是相對于之前建造的極地船舶,新建船舶的一種全新做法,“而怎么在萬噸級船舶的尺度下滿足較大破冰能力,解決冰和船體之間的阻力、冰跟推進器之間的干擾等問題,也是建造中的難點。”


    相關文章

    202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廣州)指南征集

    近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廣州)(以下簡稱“廣州聯合基金”)指南建議征集工作。廣州聯合基金的指南建議應緊密圍繞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

    全國僅14所!又一所高校,獲批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部關于廣州航海學院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航運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平臺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廣州航海學院正式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作為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且被......

    生命科學領域再添國之重器: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啟動建設

    灣區再添"國之重器"3月25日,總投資逾30億元的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將......

    CHINALAB2025盛大開啟:聚焦分析測試前沿,共探實驗室發展新篇

    3月5日,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CHINALAB2025)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拉開帷幕。該展會由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與廣東省科技合作研究促進中心聯合打造,自2011年起,......

    廣州市第一批博士后資助經費擬發放名單公示

    2月5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發布《關于2025年第一批博士后資助經費擬發放名單的公示》。根據公示,王嬋娟等98人符合博士后生活補貼申請條件,馬晴晴等50人符合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申請條件,崔......

    禾信儀器崢嶸20載再赴新征程禾信儀器20周年慶圓滿舉辦

    為慶祝成立20周年這一里程碑式時刻,禾信儀器于2024年12月20日舉辦了周年慶典活動。慶典以“風雨同舟筑夢未來”為主題,回顧發展歷程、展望未來前景。公司全體員工,來自政府、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的......

    第十四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舉辦

    12月6日,第十四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開幕式在廣州科學城舉行。該論壇緊扣當今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前沿學科的發展態勢,以依托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健康院)建設的人類細胞譜......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赴清遠英德開展體育浸潤行動

    11月29日,由廣州大學、清遠市教育局主辦,英德市教育局承辦的“廣東省體育浸潤行動計劃”之英德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系列活動在英德市實驗中學舉行。記者獲悉,廣東省體育浸潤行動計劃已開展4年。在此......

    2024“創客中國”巔峰對決在廣州南沙舉行

    12月3日,2024“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廣州南沙舉行。記者獲悉,該大賽吸引近500個項目報名參賽。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來自港澳、中西亞、歐洲、東盟及日韓各分站賽的15個項目和創業......

    香料漲勢最猛中藥材淡季價格“不淡”

    “夏季其實是中藥材銷售淡季,今年也不例外。不明白部分藥材為什么突然又開始漲價了,不過終端還是賣不動。”廣州一位中藥行業從業者這樣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期多個品類的中藥材均迎來“漲價潮”,其中當屬香......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