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并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表示。
2011年下半年發射的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于2012年完成交會對接試驗的重要使命。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階段的一項關鍵技術指標,將由“天宮一號”以及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共同完成。此外,“天宮一號”也承擔少量其他科研工作。
戚發軔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而未來發射的空間實驗室,會是完整的空間實驗室,科學家、航天員們將在里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
目前,該實驗室的技術方案已經完善,研制工作正在順利進行,將解決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將來隨著空間實驗室體積的增大、可靠性的提高,將逐步發展成為空間站的核心艙或者實驗艙,增加太空實驗的項目和種類,為建成空間站奠定基礎。
戚發軔透露,將有涉及生物、材料、天文等各類試驗在該空間實驗室進行,肯定包括與外國合作的項目。相信2020年中國空間站建成以后,會有更多國家和中國合作科學實驗項目,不排除會有國外科學家或航天員、港澳地區科學家上去做試驗。
空間實驗室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將在2016年前完成,為最終建成中國空間站提供技術支持;而第一步即載人飛船階段,已由神五、神六飛船實現。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Nialliatiangongensis)”,相關科研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Jour......
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利用中國空間站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我國科研人員完成銦硒半導體晶體生長實驗,獲得完整晶體樣品。半導體材料在集成電路、電力電子、通信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
11月4日,中國空間站第七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據介紹,本次下行的科學實驗樣品共55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燃燒科學等領域,總重量約34.6公斤。其中......
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家的安寧。今天,有一份特別的祝福將從遙遠的太空傳來。今年4月26日,神舟十八號乘組三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和李廣蘇進駐中國空間站,到這個月,神舟十八號乘組在軌將滿半年。為了慶祝新中國......
北京時間9月10日17時23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北極星黎明”號。此次太空飛行任務不僅實現了人類自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以來飛離地球的最遠距離,還將進行人類首次商業太空......
NASA曾設想在月球上建造一條鐵路,利用漂浮機器人沿著柔性軌道運送材料。這幅藝術圖展示了NASA的“阿爾忒彌斯大本營”可能的樣子。本文圖片來源:NASA官網 近日,意大利科學家透......
當地時間8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下一次載人航天發射推遲至少一個月,希望為波音公司爭取更多時間解決“星際客機”飛船故障,早日確定滯留太空宇航員的歸期。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宇航員巴......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欒恩杰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甘曉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導彈控制技術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杰的很多頭銜,都和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