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新疆兩例小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下稱“新疆人民醫院”)康復出院。近一個月前,該院多學科團隊通力協作,成功為兩名終末期心衰患者實施了第三代磁懸浮左心室輔助系統(即“人工心臟”)植入手術。至此,新疆人民醫院共完成5例人工心臟植入術,數量位居西北地區前列。
人工心臟是應用機械或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替代心臟的泵機能,維持全身良好的血液循環狀態的治療方法,且過渡期的時間驗證了這些裝置的安全有效性,甚至對于部分病患可用于長期的輔助治療。
第三代磁懸浮式人工心臟由我國自主研發,其泵體直徑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90克,如一枚乒乓球大小,系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輕的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其優勢在于,人工心臟的微型化將使手術在植入術式、植入位置的選擇上更加靈活,磁懸浮技術具有很好的血液兼容性,并發癥更少。
新疆人民醫院是西北地區首家開展第三代磁懸浮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的醫院。此次接受手術的兩名患者均來自新疆偏遠地州。41歲的患者葛先生因反復胸悶、氣憋12余年,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中度二尖瓣關閉不全,無法正常工作。輾轉疆內外多家醫院治療,仍反復心衰,建議做心臟移植。
另一名患者是58歲的高先生,患病10年,在多家醫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中重度關閉不全,主動脈瓣中度關閉不全,心功能差,直接有效改善心功能的辦法,就是心臟移植。
“針對終末期心臟病患者,心臟移植手術是唯一選擇,但由于心臟供體嚴重匱乏,匹配的心源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期間約三分之一的患者遺憾離世。”新疆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張總剛說,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手段,現人工心臟已成為治療終末期心臟病的重要選擇。
4月28日,新疆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外科、重癥醫學科、麻醉科、中心手術室等多學科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團隊開始手術,兩顆心臟分別經過近2小時的停止跳動后,終于再次恢復自主跳動,在人工心臟的輔助下,全身血流循環再次恢復了正常人體的需要量。術后歷時12天的重癥監護治療后,兩名患者雙側心室功能恢復,病情逐漸趨于平穩,康復出院。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延時視頻,捕捉到活體小鼠胚胎心臟開始形成的瞬間,從而確定了心肌細胞的起源。這項突破性成果為理解先天性心臟缺陷的成因及開發新型療法提供了全新視角......
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時紐扣“走錯門”常常會惹人發笑。在發育中的心臟里,細胞會相互穿梭、碰撞,來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旦與錯誤的細胞配對,可能會導致心臟跳動出現異常等問題。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揭示了心臟細胞相......
鄰近機場時,飛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沒事兒聽聽是挺新鮮,就好像旅行出發的號角,但對于聽眾里的常客而言,這更是一種危害心臟的噪音。英國萊斯特大學的AnnaL.Hansell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Gabrie......
作為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之源,心臟健康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自然界中卻存在著很多威脅心臟健康的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約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1/3。微納......
據最新一期《風濕病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多攝入一些咖啡因,或能為心臟健康加分。為了降低心血管風險,目前醫生給出的建議大都與減少炎癥有關,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藥物、不吸煙、降低膽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壓等......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領導的團隊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新的3D打印材料。這種材料既有足夠的彈性以承受心臟的持續跳動,又具有足夠的韌性以承受關節的擠壓負荷。它易于塑形以適應患者獨特......
5月31日,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發表聲明稱,全球第二例接受基因編輯豬腎移植的患者麗莎·皮薩諾,在移植47天后,因“左心室輔助裝置產生的血壓不足以為腎臟提供足夠的血液灌流,導致她的移植腎功能累積性......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教授魏全團隊聯合生物治療研究中心教授錢志勇團隊在《先進科學》發表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甘露聚糖(Man)的新型靶向納米藥物Que@MOF/Man,通過精準靶向心肌......
大多數房顫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并且有已知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高血壓、肥胖和睡眠呼吸暫停。為什么自行車手、跑步者和其他健康狀況良好的運動員有時也會有這類風險?人們對此知之甚少。這可能涉及遺傳因素和與運動......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麻醉科主任張鴻飛團隊研究揭示了交感神經-巨噬細胞軸在缺血性腦卒中后心臟損傷中的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美國心臟協會雜志》(JournaloftheAmerican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