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發的《“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了京津冀地區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在綠色發展、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的任務中,提出要強化大氣污染的區域聯防聯控。
2015年底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京津冀的大氣污染治理提出明確目標,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是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一個話題。他們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題就是大氣污染。
化解過剩產能推進轉型升級
3月7日,河北省長張慶偉在河北代表團小組會議上針對代表提出的大氣污染治理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張慶偉表示,今年河北省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是:11個設區市PM2.5年均濃度較上年下降6%以上;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7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1.37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上年削減1.5%、1%、2%和2%。
張慶偉介紹,過去兩年半時間內,中央財政給予了河北大力支持,河北省用于治理空氣污染的投入已經達到240億元。
去年,河北省PM2.5的平均濃度相比上一年下降18.9%,相比前年下降了28.7%。PM10等出現相應幅度的下降。今年1月、2月的污染指標出現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超過20%。預計3~5年內,京津冀地區的空氣質量將明顯改善。
然而,河北省作為京津冀乃至全國大氣污染嚴重、防治任務繁重的地區,大氣環境總體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3月1日,《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這部法規的實施對改善河北省大氣環境有何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在接受采訪時說,出臺此條例短期看可能會給河北的經濟帶來“陣痛”,長遠看對經濟是利好,利用環保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河北產能過剩現象較為突出,在全國人大代表王義芳看來,化解過剩產能已經到了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應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使新產業、新項目能夠及時跟進,提升河北轉型動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國家在統籌安排大氣治理專項資金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據了解,目前,北京、天津已經分別與河北省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四市簽訂大氣污染防治合作協議。
環境治理應實現四個統一
要破解京津冀環境污染困局,三地必須突破行政區劃和條塊分割的掣肘,率先在環境治理上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執法。
全國人大代表褚現英介紹說,目前,京津冀三地各自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對區域權限和責任沒有明確表述,污染物排放、排污費收費等標準不統一。
以排污費標準為例,據了解,北京市已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費征收標準提高至原標準的14~15倍左右。天津市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化學需氧量4項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費標準平均提高9倍以上。河北省2014年出臺了《關于調整排污費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從2015年至2020年分3次上調排污費標準,總的來看收費標準與京津兩地存在較大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說,目前京津冀三地排污費征收標準約為9∶7∶1,易造成排污企業的轉移。
此外,統籌協調和監督約束力不足導致京津冀區域各地環境執法水平不均衡,區域突發環境事件依然不能實現協調對接,執法權得不到保障。
褚現英建議,應整合區域內法制資源,成立三地聯合防治管理委員會,出臺《京津冀協同防治大氣污染條例》,統一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排污收費標準,實行減排責任分擔機制,按照行業、技術水平、地域特點等重新分配排放總量及減排目標。對跨區域突發事件,實現區域協調對接,統一監察執法,逐步將三地聯合防治管理委員會通過法定程序過渡為常設領導機構。
包景嶺建議,應進一步加大京津冀聯防聯控力度。一是盡快實現污染物排放和排污收費標準的統一;二是盡快采取區域機動車污染排放聯防聯控措施,統一區域油品質量標準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開展區域聯合執法;三是盡快設立環渤海船舶污染排放控制區,將環渤海區域全部納入,實現聯防聯控。
強化治污科技支撐力度
梳理歷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會議可以發現,近年來,大氣污染治理精細化的趨勢逐漸明晰。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污染底數不清、形成機理不明、源頭治理技術不足等問題。科研成果推廣與實際需求有偏差,研究內容重復多、減排科技成果轉化難,需要強化治污科技支撐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褚現英建議,應建立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三地科研合作機制,共享科研數據。結合國際先進治霾經驗,重點開展污染源排放清單、污染機理、多污染協同控制以及治理效果評估等研究,聯合開展實用減排技術研究。配套建立環保技術信息發布與咨詢服務體系,促進環保技術與設備的推廣應用及環保產業的發展。
“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可以加強合作,發揮京津科技優勢。政府在加大有關生態修復科研資金投入的同時,要重視有關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等。”全國人大代表葛會波說。
據了解,2016年,天津將對口幫扶河北滄州、唐山兩市,目前共投入4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河北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其中,兩億元支持滄州市燃煤鍋爐綜合治理、散煤潔凈化治理等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兩億元支持唐山市燃煤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替代、民用燃煤潔凈煤替代等大氣污染治理項目。
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是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有著深遠影響。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兩個環境議題之間是否有一些此前未曾發現的關聯?在第54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
為進一步規范京津冀三地藥品批發企業許可活動,日前,天津市藥監局、北京市藥監局、河北省藥監局結合京津冀藥品安全區域聯動合作實際,共同制定了《京津冀藥品批發企業許可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于4月3......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2025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審議通過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聯合牽頭制定的《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標志著京津冀協同創新在科......
生態環境部關于發布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5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
為持續改善湖北省環境空氣質量,圓滿完成“十四五”國家目標考核任務,努力提升支點建設的生態承載力,日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據悉,本年度攻堅年度目標為完成國家......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局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5年度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申報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按照《關于共同推進京津冀基礎研究......
2月2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政府、天津濱海新區政府以及科創、產業、交通、生態、文旅5個專題工作組牽頭單位在京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協同發......
按照《京津冀藥品監管協同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相關要求,北京市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天津市醫療器械審評查驗中心和河北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聯合開展的“第二類中醫醫療器械臨床評價要求及產品適用范圍描述......
1月4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研發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5)》正式對外發布。指數從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系、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等多個維度對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情況進行測定。報告指出,自2......
近日,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京津冀賽區復賽在天津舉辦,6個項目脫穎而出晉級決賽。據介紹,本次大賽圍繞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和各市主導產業,設置省內、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海外等5個賽區。京津冀賽區主要面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