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6-05-13 11:22 原文鏈接: 世界首個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在我國成立

      

    圖為曹衛星與弗萊維婭·施萊格爾簽署協定。

      5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中國河北廊坊成立。中心依托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是世界首個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將致力于提升全球地球化學調查研究水平,推動地球科學的進步,服務全球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弗萊維婭·施萊格爾為中心揭牌并致辭。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和弗萊維婭·施萊格爾分別代表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協定,續簽國際巖溶研究中心協定。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袁桐利,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羅蘭德·奧博漢斯利在成立儀式上致辭。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主持成立儀式。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彭齊鳴宣布“化學地球”——全球地球化學大數據平臺啟動。

      姜大明在致辭中指出,中心的成立是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地球科學領域合作的新起點,對推動地球科學進步、服務全球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在國土資源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中國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中國地質調查機構的信任與支持,也是中國對國際地學發展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姜大明說,中心的成立為“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創造了條件。對此,他提出3點建議。一是充分發揮地球化學獨特優勢,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要發揮中心的作用,加強全球地球化學家的合作交流,系統測量五大圈層化學元素的含量,繪制地球化學基因圖譜,構建全球地球化學基準值,為資源評價、環境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系統持續的科學數據和解決方案。二是分享中國經驗,推進“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國地球化學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建立中心,搭建共建共享的化學地球大數據平臺,提供中國地球化學研究優秀成果和實踐經驗,可以為“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貢獻力量。三是發揮中心平臺作用,推動地球化學創新發展。中心要以國際一流的標準來建設,實施好6年發展規劃,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中心應主動與世界各國開展務實合作,架起科學界決策者和公眾之間的橋梁,建立覆蓋全球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和監測網;要加強交流,廣泛聚集人才,定期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促進地球化學研究能力的提升,用我們的共同成果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根據發展規劃,中心在未來6年將主要開展4項工作:一是建立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網,開展全球資源評價和環境變化監測;二是開展“一帶一路”地球化學填(編)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三是編制全球地球化學一張圖與化學地球平臺建設,向社會提供服務;四是積極準備“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

      在成立儀式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發布了《中國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6)》,中心主任彭軒明介紹了“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杜越代表全委會致辭。

      成立儀式后,姜大明、曹衛星、鐘自然等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調研,觀看了地球化學成果展和鉆探成果展。

      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教育部、商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中國地調局有關部室、直屬單位負責人,中心第一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和國際地球化學培訓班學員以及國內外代表參加了成立儀式。

    相關文章

    20人擬獲青年科學家獎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20屆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經過初審函評,于2024年5月25日在武漢召開評審會進行終審評選。第20屆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擬授獎人員名單(以姓氏漢語......

    海洋地質十七號”千噸級調查船在湖口下水

    7月1日,由位于湖口縣的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煙臺海岸帶地質調查中心建造的綜合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七號”在該公司碼頭順利下水。“海洋地質十七號”船身總長49.5米、寬12米、深4.......

    打造世界一流實驗室,NuSEHGL標桿實驗室揭牌儀式

    2023年5月15日,Nu-SEHGL標桿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召開。阿美特克集團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雙方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Nu-SEHGL標桿實驗室是英國Nu儀器公......

    《國家土地地球化學質量報告2022》發布

    今天(1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式發布了《國家土地地球化學質量報告(2022)》。《報告》顯示,我國土地地球化學綜合質量總體優良。土地地球化學調查是國家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

    新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南部地幔的不均一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地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周金勝、研究員王強等科研人員利用鉀質巖橄欖石及其熔體包裹體成分揭示青藏高原南部地幔的不均一性。相關研究發表于Jou......

    科學家研發出一種離子吸附型稀土電動開采新技術

    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何宏平團隊自主研發出一種離子吸附型稀土電動開采新技術。相關研究成果10月31日發表于《自然—可持續》(NatureSustainability)。該技術的......

    日本海全新世顯微火山灰地層記錄及其意義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宣諭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聯合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韓國地質礦產資源研究院和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研究人員,應用顯微火山灰方法,率先在東亞地區......

    中科院院士徐義剛當選國際地球化學會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2月14日,國際地球化學學會與歐洲地球化學協會公布了2022年國際地球化學會士名單,該所研究員徐義剛以其在國際地球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入選。此前,徐義剛先后當選中......

    國際大科學技術實施,全球地球化學圖編制完成

    作為“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重要成果,第一張全球地球化學基準圖(地球化學圖)已編制完成并提交相關國家使用。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16年5月,原國土資源部代表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協定,......

    研究設計出測量植物排放BVOCs動態箱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新明和張艷利課題組設計了一種用于測量植物排放BVOCs的半開放式動態箱系統。相關研究發表于《大氣測量技術》(AtmosphericMeasurementTec......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