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09-05-26 09:21 原文鏈接: 世衛組織計劃修訂疾病流行警告規則

      新標準既反映流感疫情擴散地理范圍,也反映嚴重程度和致死率

      

      5月22日,日本東京的學生們戴上口罩到國會參觀。WHO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日本國內確診294例H1N1流感病例,但尚無死亡病例。(圖片提供:《紐約時報》)

      4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墨西哥暴發,一種新的流感病毒開始人際間傳播。3天內,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3級提高到5級。5月22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閉幕式上,WHO總干事陳馮富珍重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險性及不可預測性,呼呼各國根據本國疫情靈活采取應對措施;而在大會閉幕式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WHO宣布將修訂向世界警告新型疾病的規則。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WHO負責衛生安全和環境問題的助理總干事福田敬二指出,WHO正考慮部分國家提出的修訂流感大流行警告標準的建議,讓新標準既反映流感疫情擴散的地理范圍,也反映疫情的嚴重程度和致死率。

      WHO的1~6級疾病警告系統于2005年創立,當時H5N1禽流感威脅全球,死亡率高達60%。但這套系統只顯示疾病流行的地理區域,并沒有考慮到病毒的致命性。與此同時,在目前的這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部分國家也抱怨WHO的警告系統造成了恐慌和壓力,導致部分國家關閉了邊境,即使這種病毒并不是那么致命。

      福田敬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努力在不造成恐慌和不自信間把握一個良好的平衡。”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今年4月,當甲型H1N1流感在北美地區擴散時,WHO將警告級別從4級提高到了5級;然而,當這種病毒傳播到英國、西班牙和日本時,WHO并沒有將警告級別提高到6級,而6級意味著病毒擴散到了一個新大陸。福田敬二爭辯說,除了旅行者、學校和密切接觸者以外,至今還沒有出現社區傳播的證據。但部分專家對此表示懷疑。

      在默認的同時,福田敬二指出,這套警告系統是2005年在專家們的仔細權衡后制定的,地理分布容易監測,但疾病的嚴重程度則具有相當的主觀性。在許多人感染之前,死亡率是不可能計算出來的;當然,如果出現了高死亡率,又錯過了寶貴的預防時間。病毒會發生變異,從而更具有致命性,甚至不太致命的病毒也會導致貧窮國家的許多人死亡,包括年輕人、營養不良者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

      5月22日在線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一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由來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和WHO的病毒專家合作完全,墨西哥、英國、荷蘭和美國的病毒學家也參與其中。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完整分析顯示,這種病毒早已傳播多年,很可能是在豬身上潛伏而未被發現。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流感部主任南希·考克斯說,研究小組測出取自76位美國人和墨西哥人的病毒樣品的基因,并將這些基因組序列與已知的人類和豬的基因組序列進行對比,發現三者之間并沒有相同之處。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這種病毒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豬身上,而且,豬的身上很可能還有其他混合型病毒,但人類還未發現。考克斯認為,研究結果說明全球需要對豬的流感病毒作出更系統的監測。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自從這次墨西哥流感暴發后,病毒學家們一直迷惑不解的是歐亞基因如何進入了北美的生豬?生豬在美國國內比較容易遷移運送,但跨越海洋的運送基本是非法的,因為它們會攜帶疾病。實際上,即使單個飼養的公豬也必須接受測試和檢疫。

      但現在,亞洲也發現了這種混和的病毒基因,它們有可能來自北美的生豬。考克斯說,世界的許多地方基本沒有實施豬流感監測,即使在美國,豬流感的監測也非常不系統。加拿大要求養豬的農民報告豬流感情況;美國卻沒有。今年5月初,美國農業部的首席獸醫說,每年從1億只生豬中僅測試500個樣品。

      福田敬二還指出,現已確認,這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已出現在42個國家,其中有86人因此死亡;因感染而住院的人中,一半以上是年輕且沒有疾病記錄的人,這種情況在美國的300多例住院者中更為普遍。

     

      更多閱讀

      第62屆世衛大會通過一系列公共衛生決議

    相關文章

    迄今最全面的世代遺傳變異圖譜繪就

    了解人類DNA如何在世代間變異,對于評估遺傳疾病風險、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至關重要。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一直難以涉足人類DNA中一些變異最頻繁的區域。美國猶他大學、華盛頓大學、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等機構的......

    國家疾控局綜合司征集2025年度疾病預防控制標準立項建議

    國家疾控局綜合司關于征集2025年度疾病預防控制標準立項建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不斷深化疾病預防控制標準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疾病預防控制標準管理辦法》,現公開征集2025年度疾病預防......

    研發人員開發AI工具可通過血液樣本診斷多種疾病

    科研人員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AI)工具,能夠通過分析血液樣本中免疫細胞的基因序列,一次性診斷多種病毒感染及確定健康狀況。在2月20日發表于《科學》的一項涉及近600人的研究中,該工具成功識別出受試者的......

    復旦大學突破性成果:幾滴血結合AI可預測上百種疾病風險

    采上幾滴血就能診斷一個人會不會患病,如同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近日央視報道,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人類健康與疾病蛋白質組圖譜”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AI算法的輔助,醫生只需通過簡單......

    研究揭示地方真實數據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的重要性

    2月23日,記者從海南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熱帶醫學院楊國靜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中國被忽視熱帶病負擔估計的差異:真實世界數據與GBD2021的比較研究(2004—202......

    助力疾病早篩早診百名學者聯名倡議啟動“中國尿計劃”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高友鶴、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助理研究員吳建強起草,110多位學者聯名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發表《中國尿計劃倡議書》。......

    孤獨與疾病有何關聯?可能不是直接病因

    孤獨與疾病有何關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稱,一項覆蓋逾47萬名受試者的遺傳學研究發現,孤獨可能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不過,研究結果也顯示,管理與孤獨相......

    NatCommun:突破!東京大學利用干細胞和類器官技術重現膽管發育,開啟膽汁淤積性疾病治療新紀元

    膽管(bileducts,BD)在肝臟門靜脈周圍特異性發育,負責將肝細胞分泌的膽汁輸送到腸道。膽管細胞是肝內膽管(intrahepaticbileducts,IHBD)的上皮成分,由肝母細胞分化而來。......

    AI工具精準描述細胞代謝狀態,為研發疾病新療法提供“利器”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基于AI的工具RENAISSANCE,其可結合各種類型的細胞數據,準確描述細胞代謝狀態,從而幫助人們更精準地理解細胞功能。RENAISSANCE是計算生物學的一......

    定制mRNA載體可快速創建并自帶“導航”

    脂質納米顆粒是最先進的藥物輸送平臺之一,可以運送mRNA。圖片來源:penntoday網站科技日報北京7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團隊利用“點擊化學”技術,通過一個簡單步驟創建出脂......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