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余學奎、羅成團隊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分別解析了HECT型泛素連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結合E6AP不同構象復合物的結構,并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分析和生化實驗,系統揭示了E6AP活性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
E6會劫持E6AP的泛素連接酶活性,導致腫瘤抑制因子p53的異常泛素化與降解,其結果與多種HPV陽性癌癥的發生發展有關。此外,E6AP活性的缺失/減弱和增強分別與天使綜合征、自閉癥譜系障礙有關。
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E6AP/E6二元復合物的高分辨率結構,發現了復合物新穎的組裝模式,并成功捕獲五種不同狀態的空間構象,提示復合物結構代表了泛素轉移的構象連續體。功能實驗進一步揭示了E6AP實現底物泛素化的結構基礎,在此基礎上解析了E6AP全長單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基于此,研究團隊首次提出E6對E6AP酶活性的動態調節機制,并發現一些與天使綜合征和自閉癥譜系障礙相關的E6AP突變位于該延伸的α1-helix區域,提示出這些突變可能影響α1-helix的穩定性,進而導致E6AP功能障礙。
圖片來源于《自然—通訊》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586-w
化合物結構測定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利用和改進藥物和天然產物中的有效成分。由浙江大學、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浙江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學者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提出“超分子對接”概念,利用“分子捕手”,特異......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領導的團隊首次發現一種含有锫(Berkelium)的有機金屬分子——“锫茂”(Berkelocene),為深入理解物質構成的基本原則開辟了新途徑。相關研究論文發表......
澳大利亞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團隊在對抗帕金森病的斗爭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成功解開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謎團,確定了人類PINK1蛋白與線粒體結合的具體結構,為開發治療帕金森病的新藥開辟了新道路。這......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鄒奕團隊在廣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發現轉甲狀腺激素蛋白或成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新標志物,有望助力早期干預。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分子精神病......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過去幾年里,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單細胞蛋白質組學逐漸走向成熟,后續有望廣泛應用于腫瘤異質性分析、免疫學研究、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精準醫學等領域。然而,從技術發展成熟到實際場景應用分......
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未來產業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西湖實驗室盧培龍課題組首次實現跨膜熒光激活蛋白的從頭設計,這也是首個通過人工設計得到的、能夠精確結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當天......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來源。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有研究發現,抗病受體NLR類蛋白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種中得到廣泛使用。而NLRs介導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材料——ZMQ-1分子篩,解決了傳統材料無法處理“大分子”的難題,在促進化工生產更加綠色、高效等方面有廣闊應用前景。該成果北京時間12月......
——探索生命奧秘新途徑為促進我國糖復合物領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國內糖科學的發展 ,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復旦大學/衛健委糖復合物重點實驗室主辦 ,分析測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