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女性,20歲,學生
【主訴】
肛周腫痛1周。
【現病史】
患者1周前進食辛辣后出現肛周下墜疼痛感,開始癥狀較輕,患者未予重視,后疼痛漸加重,出現跳動性疼痛,無寒顫、高熱,患者就診于當地醫院,予抗生素治療(藥名及劑量不詳),疼痛無減輕,且進行性加重,坐臥不安,仍無寒顫、高熱,為求進一步治療于今日就診于我科。
【既往史】
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否認患有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手術史,輸血史,否認外傷史,過敏史。
【查體】
T:36.3℃,P:72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體合作。全身皮膚粘膜無蒼白,鞏膜及皮膚無黃染,皮膚彈性正常,未見肝臟、蜘蛛痣。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頭顱外形正常。結膜無充血,鞏膜無黃染,角膜無混濁,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眼球運動正常,光反射靈敏。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無異常分泌物,乳突無壓痛,雙側聽力粗測正常。鼻無畸形,鼻腔粘膜無充血、水腫,鼻中隔無偏曲,鼻翼無扇動,各副鼻竇無壓痛。口唇紅潤,頰粘膜無潰瘍、白斑,伸舌居中。咽后壁無紅腫,懸雍垂居中,扁桃體無腫大,喉發音清晰。頸軟,未見頸靜脈怒張,頸動脈無異常搏動及雜音。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胸廓對稱無畸形。胸壁無靜脈曲張,未及皮下氣腫。胸式呼吸,呼吸運動雙側對稱,肋間隙無增寬或變窄。語顫無異常,無捻發感及胸膜摩擦感。兩肺叩診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未聞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區無隆起,心尖搏動位于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1.5cm。無震顫及心包摩擦感。心濁音界無擴大。心律72次/分,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無脈搏短拙,無奇脈及大動脈槍擊音。無水沖脈,毛細血管搏動征(-)。腹平坦,腹式呼吸無減弱,腹壁靜脈無曲張,未見腸型及蠕動波,全腹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肝脾未及,叩移動性濁音陰性,肝區叩擊痛陰性,腸鳴音4-6次/分,未聞及氣過水聲及金屬音。**、外生殖器見外科情況。脊柱四肢無畸形,四肢關節活動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外科情況:膝胸臥位肛周11-12點可見一3cm*2cm紅腫區,未見破潰口,皮溫高,觸痛明顯,直腸指診左側壁粘膜下層飽滿,觸痛明顯,因疼痛劇烈深部觸診不滿意,未行鏡檢。
【輔助檢查】
血常規示:白細胞:10.7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2.80%,淋巴細胞比率21.40%,中性粒細胞數7.81*10^9/L,淋巴細胞數2.29*10^9/L。肛周B超示:膝胸臥位11點至12點處,可見2.7*1.4cm囊性回聲,邊界清楚,形態不規整,內見密集點狀回聲,加壓可見蠕動。
【初步診斷】
肛周膿腫
【診斷依據】
1.青年女性,急性病程;2.患者1周前出現肛周下墜疼痛感,開始癥狀較輕,后出現跳動性劇痛,抗生素治療無減輕,坐臥不安;3.查體:膝胸臥位肛周11-12點可見一3cm*2cm紅腫區,皮溫高,觸痛明顯,直腸指診左側壁粘膜下層飽滿,觸痛明顯;4.血常規示:白細胞:10.7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2.80%,肛周B超示:膝胸臥位11點至12點處,可見2.7*1.4cm囊性回聲,加壓可見蠕動。
【鑒別診斷】
1)肛周皮脂腺膿腫:該病腫物較小,一般多發散發,與**距離不等,嚴重時可相互串通,形成瘺道,但病變輕淺,與**無管道相通。故可鑒別。2)肛瘺:肛周腫物,微痛,腫物破潰流大量膿液,潰后痛減。外口反復破潰流膿不能愈合,伴**瘙癢。查體肛周可見一外口,擠壓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局部紅、腫、痛明顯,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指診齒線可及內口。
【診治經過】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無手術禁忌,備皮,溫肥皂水800毫升術前2小時灌腸,術前半小時應用頭孢孟多脂1.0克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毫升靜點,預防大腸桿菌及混合菌感染,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5毫克、苯**鈉注射液0.2克,于腰麻下行肛周膿腫根治,括約肌掛線術,術后48小時內應用頭孢孟多脂1.0克,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毫升,靜點日三次,預防大腸桿菌及混合菌感染,并予麻仁潤腸丸潤腸通便治療,術后第二天開始切口換藥,10天掛線脫落,14天出院。
【臨床診斷】
肛周膿腫
【分析總結】
本例患者1周前出現肛周下墜疼痛感,后疼痛漸加重,出現跳動性疼痛,抗生素治療疼痛無減輕,且進行性加重,坐臥不安,入院B超示膿腫形成,保守無效,行肛周膿腫根治術。既往手術方式多選擇切開引流,術后3個月待瘺管形成后行肛瘺切開掛線術。近來肛周膿腫根治術逐漸推廣,難點在于無外口,無瘺管,需要仔細尋找內口,如果尋找正確,即可治愈,如果內口尋找錯誤,術后復發可能性增大,故術前談話需要充分說明復發的可能性。常規尋找內口,由于炎癥浸潤,有判斷錯誤的可能性,故術中可以把相鄰內痔切除,既可通暢引流,又可減少術后復發幾率。
病例來源:愛愛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