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以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命名,是一種分子結構檢測手段。拉曼光譜是散射光譜,通過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以橫坐標表示拉曼頻移,縱坐標表示拉曼光強,與紅外光譜互補,可用來分析分子間鍵能的相關信息。
拉曼光譜原理
拉曼效應:起源于分子振動(和點陣振動)與轉動,因此從拉曼光譜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動能級(點陣振動能級)與轉動能級結構的知識。
拉曼效應是光子與光學支聲子相互作用的結果。光照射到物質上發生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 彈性散射的散射光是與激發光波長相同的成分,非彈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發光波長長的和短的成分, 統稱為拉曼效應。
物質與光的相對作用分為三種:反射,散射和透射。根據這三種情況,衍生出相對應的光譜檢測方法: 發射光譜(原子發射光譜(AES)、原子熒光光譜(AFS)、X射線熒光光譜法(XFS)、分子熒光光譜法(MFS)等),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光法(UV-Vis)、原子吸收光譜(AAS)、紅外觀光譜(IR)、核磁共振(NMR)等),聯合散射光譜(拉曼散射光譜(Raman))。拉曼光譜應運而生。
拉曼頻移(Raman shift):拉曼光譜的橫坐標稱作拉曼頻移。拉曼散射分為斯托克斯散射和反斯托克斯散射,通常的拉曼實驗檢測到的是斯托克斯散射,拉曼散射光和瑞利光的頻率之差值稱拉曼頻移(Raman shift):Δν=| ν 0 – ν s |, 即散射光頻率與激發光頻之差。Δv取決于分子振動能級的改變,所以他是特征的,并且拉曼光譜與入射光波長無關,適應于分子結構的分析。
拉曼發展歷史
1922年,斯梅卡爾預言新的譜線頻率與方向都發生改變。
1928年,在氣體與液體中觀測到一種特殊光譜的散射,也因此獲1930年諾貝爾物理獎。
同年,曼迭利斯塔姆、蘭茲貝爾格在石英中觀測到拉曼散射。
1928~1940年,受到廣泛的重視,曾是研究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
1940~1960年,拉曼光譜的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是因為拉曼效應太弱,當時測試對樣品測試的各項要求較為苛刻,拉曼光譜的應用一度衰落。
1960年以后,激光技術發展,激光成為拉曼光譜的理想光源,隨著不斷改進,拉曼光譜廣泛應用,越來越受研究者的重視。
拉曼測試
拉曼光譜可測試物質組成,張力和應力,晶體對稱性和取向,晶體質量,物質總量,物質官能團的信息等
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的比較:
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都能獲得關于分子內部各種簡正振動頻率及有關振動能級的情況,從而可以用來鑒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團。但兩者產生的原理和機制都不同,在分子結構分析中,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相互補充,一些在紅外光譜無法檢測的信息在拉曼光譜能很好地表現出來。
紅外光譜側重于檢測基團,適用于極性鍵,多用于測有機物,拉曼光譜檢測分子骨架,適用于非極性鍵,有機無機均可測試。
樣品要求:
拉曼光譜測試對象與紅外光譜類似,多用于檢測有機官能團和鍵能之間的信息(對金屬類檢測意義不大,但也有部分文獻提到以拉曼光譜檢測反應產物)。信號強一些的固體樣品可直接測定,樣品制備時稍微壓一下即可。拉曼信號比較弱的材料就需要做增強處理。測試液體的話,就要注意容器的材料,最好是避免產生熒光。
疑難解答
1.如何用拉曼光譜儀測透明的有機物液體,測試時放到了玻璃片上測出來的結果是玻璃的光譜。
答:聚焦位置不對,聚在玻璃上了,用凹面載玻片,液體量會比較多,然后用顯微鏡聚焦好就可以了,如果液體有揮發性,最好液體上用蓋玻片,然后焦點聚焦到蓋玻片以下。
2. 做生物樣品的拉曼光譜,獲得的圖里面有很強的熒光,有人說,如果拉曼得不到就用其熒光譜。那么在拉曼譜里面得到的熒光背景,是真正的熒光特征譜嗎?這和熒光光譜儀里面的熒光圖有什么區別?
答:拉曼譜中的熒光和熒光譜中的熒光是一樣的,只要激發波長和功率密度相同。但有一點要注意,不同波長的激發光照射樣品,得到的拉曼相近,但熒光可以有很大不同,甚至相同波長不同功率激發,熒光譜都大不一樣。
3. 什么是共焦顯微拉曼光譜儀?
答:共焦拉曼指的是空間濾波的能力和控制被分析樣品的體積的能力。通常主要是利用顯微鏡系統來實現的。
4. 激光拉曼測試,樣品如何預處理?
答: 一般來說,樣品都不需要做預處理,不象紅外那樣麻煩。分析固體和液體比較容易,氣體就難了,除非密度很大,否則只能用大型拉曼。
01背景介紹共聚焦拉曼光譜技術是一種基于激光散射效應的非破壞性分析手段,通過探測材料中分子鍵的振動模式,提供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及應力分布等信息。其核心原理為:1.激光激發:單色激光(如473nm)聚焦......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內分泌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團隊與瑞金醫院醫學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
圖在國產超算上實現包含億級原子的生物分子體系的拉曼光譜量子力學模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222026)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商紅慧教授、楊金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
圖在國產超算上實現包含億級原子的生物分子體系的拉曼光譜量子力學模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222026)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商紅慧教授、楊金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
2024年11月30日,第23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和第五屆光譜年會暨黃本立院士百歲華誕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廈門市盛大開幕。本次會議為期3天,其中第二天的分會報告共設6場,在拉曼光譜新方法、新技術(二......
2024年11月30日,第23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和第五屆光譜年會暨黃本立院士百歲華誕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會議首日下午的分會場2:拉曼光譜新方法、新技術及新應用(一)如期舉行,廈門大學任......
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科技水平一般,實際上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地位。早在1930年,印度就涌現出亞洲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就是錢德拉塞卡拉·喇曼(ChandrasekharaVenkataRama......
2024年4月22日,HORIBA“服務萬里行”團隊來到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研究所,為深海科研的領航者——周義明教授及其科研團隊提供巡檢與回訪服務。此次服務也是HORIBA助力深海探測技術發展,為拓寬海......
2024年4月24日,HORIBA“服務萬里行”團隊踏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圓滿完成了對燃料電池領域的領軍團隊邢巍教授課題組的巡檢回訪工作。此次活動,HORIBA依托自身在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
2024年7月,四方光電(武漢)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儀器”)自主研發的激光拉曼光譜氣體分析多組分在線檢測及熱值檢測技術應用成功入選《2024年度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目錄,并在7月11日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