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3-11 15:58 原文鏈接: 一例慢性舌下腺炎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

     

    患者,女性,66歲。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突然發現左舌下有一腫塊,約“鴿蛋”大小,疼痛明顯,說話進食時局部有牽拉感,無吞咽困難。于當地醫院反復行抗感染治療1月(具體情況不明)未見好轉,于1月前來我院門診就診。

     

    檢查后發現左口底腫脹、觸痛明顯,頜下腺導管口上方瘺口有溢膿,于局麻下行口內局部切開引流術,后繼續抗感染對癥治療,腫痛好轉。2周后,腫塊未消失,仍約“山核桃”大小,輕微疼痛不適,再次來我院門診求治。

     

    予以MRI(美國通用GE1.5T)檢查,結果示“左側頜下腺及導管區術后炎癥改變,左側舌下區膿腫;雙側上頜竇炎”。以“左舌下腺膿腫,腫瘤伴感染待排”收治入院。自發病以來,神清,精神可,睡眠胃納可,二便無殊,體重無明顯變化。

     

    患者既往體健,否認明顯系統疾病。6年前曾因“左頜下腺炎伴導管結石”于我院行“左頜下腺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無明顯不適。

     

    1.2查體

     

    一般情況良好,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觸及,無重大系統疾病。左右顏面部基本對稱,皮膚及雙唇色澤如常,雙側顳下頜關節區無紅腫觸痛,關節活動自如。雙側腮腺及右側頜下腺、舌下腺捫診未及明顯異常,左下頜下腺缺如,左側舌下區可及一大小約2.0 cm×2.0 cm條索狀不規則腫塊,隆起,質硬,無波動感,雙合診疼痛,活動欠佳。前方頜下腺導管上方可及瘺管,少量絮狀分泌物,導管口未見明顯溢出液。右側頜下腺無腫大,張口度、張口型無特殊。

     

    口腔衛生欠佳,全口牙結石II°,覆牙合覆蓋正常,中線基本一致。雙頰、腭部、舌體及右側口底黏膜無異常,舌活動度可,右下頜第二磨牙缺失,口咽及鼻咽部無法檢查。左側頜下可及數個輕微腫大淋巴結伴輕微觸痛,均質軟且可活動,雙側頸部及右頜下區未及明顯腫大淋巴結。

     

    1.3輔助檢查

     

    頜面部MRI增強示:左側頜下腺及導管內炎癥術后改變,左側舌下區膿腫(圖1)。

     

    1.4治療

     

    患者入院后積極完善各項檢查及檢驗,充分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及治療方案,排除手術禁忌證后全麻下行“左舌下腺及腫塊切除術”。術中見舌下腺組織菲薄,內里見腫塊樣組織,大小約2.0 cm×1.5 cm,質韌,周圍有約0.5 cm膿腔,內為白色膿性液體。腫塊后緣與口底黏膜黏連明顯,沿腫塊周圍鈍性分離,于腫塊前下緣分離結扎頜下腺導管及鄰近血管,在導管深層下方可見舌神經分叉較多,與腫塊黏連明顯,且腫塊深面與口底肌群等周圍組織黏連明顯,仔細分離保護舌神經,完整摘除腫塊,沖洗止血縫合。腫塊送常規病理檢查。患者安返病房,予以預防感染、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

     

    1周后病理免疫組化提示:CD38+(漿細胞+)、IgG(+)、IgG4(-),左舌下區慢性舌下腺炎(圖2)。患者恢復良好出院。

     

    2.討論

     

    慢性舌下腺炎臨床上較為少見,多為單側發病。導管結石、瘢痕攣縮、創傷等阻塞舌下腺或舌下腺導管為慢性舌下腺炎的發病原因。患者常以舌下區酸脹、疼痛或者發現腫塊為主訴,腫脹可反復發作,或導管可見膿性分泌物,與進食相關。查體腺體區可及腫塊,邊界多樣化,甚至可表現為不活動,邊界不清的腫瘤表現。炎癥急性期時常有明顯疼痛、化膿等癥狀,導管堵塞時可無滲出。

     

    慢性舌下腺炎易與舌下腺腫瘤特別是腫瘤繼發感染者混淆。又因發生于舌下腺腫瘤多為惡性,如口底鱗癌、腺樣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樣癌等,故鑒別診斷比較重要。一般而言口底鱗癌多表現為口底潰瘍,表面黏膜破潰,而舌下腺炎多表面黏膜完整,以此可鑒別。腺樣囊性癌為舌下腺區最多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表面黏膜多正常,故較難區別。

     

    多數腺樣囊性癌患者亦有自發痛、腫塊觸痛,且腺樣囊性癌患者可出現病變區感覺異常,此可能與其嗜神經性生長有密切關系,可依此做一定鑒別。黏液表皮樣癌較少見于舌下區,表面可呈結節狀,有時可呈囊性,表面黏膜呈淺藍色,此點可與慢性舌下腺炎相鑒別。

     

    此外腫瘤伴繼發感染時,若腫瘤無明顯表面黏膜破潰等癥狀,與慢性舌下腺炎往往較難鑒別。必要時需結合相關輔助檢查,如超聲檢查、CT、MRI等,或炎癥控制后行細針穿刺活檢,都在鑒別診斷上有一定的幫助,但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優方案。與舌下腺毗鄰的頜下腺疾病,在臨床表現上也有與進食相關、反復腫痛等特點,若病變表現以口底為主,亦需要注意鑒別。必要時應結合高頻彩超及活檢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總體而言,慢性舌下腺炎,臨床上較易誤診,應提高對此疾病的認識,合理利用輔助檢查,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人体艺术视频